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24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年首发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在文昌成功发射

发射现场。
春节坚守的航天工作者们。

  北京时间2024年2月23日19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9次飞行。

  南国都市报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黄国畅 /文图

  龙年计划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今年将发射4至5次

  据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宋晨、陈凯姿)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最大的低温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芯级直径为5米,使用2台YF-77氢氧发动机和8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达1000余吨。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介绍,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将达到4至5次,并且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这样的发射频次,对于大型低温火箭而言,可以说进入了高密度发射期。

  型号团队充分利用前后方远程会议系统、远程辅助测试发射系统等,减少发射场人员保障需求;梳理优化发射场流程,持续缩减发射场测发周期,进一步提高测试、发射效率。

  本次发射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龙年礼物

  为取得“开门红”这个春节他们坚守发射场

  “任务成功是新年最好的礼物”

  南国都市报2月23日讯(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黄国畅/文图)2月23日晚,临近元宵佳节,火箭耀眼的尾焰照亮夜空,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飞向太空。这个春节,发射场内多发任务并行,多星多箭按计划组织开展测试工作。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科技人员奋战在一线,用坚守奉献为任务成功筑牢坚实基础。

  大年初三,记者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室,看到航天工作者们格外忙碌。任务开展以来,他们坚守岗位,为火箭垂直转运、燃料加注、发射窗口等关键节点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任务顺利实施。

  “任务发射窗口天气较好,满足发射气象条件。”气象系统工程师樊晶介绍,任务开展期间,文昌处于干季,需重点关注冷空气以及高空风场的演变。期间,他和同事们针对干季高空风场气候特征,持续加强高空风场的探测频率、精度,密切关注高空风场切变以及天气变化,观云测雨为成功发射做好气象保障。

  大年初四,天刚蒙蒙亮,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孙一龙便早早离开了家,登车前往发射场,对火箭燃料液氢开展相关工作。和他一同登车的,还有他的爱人赵兴娜。原来,孙一龙和赵兴娜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一对“系工”夫妻,他们双双扎根海南,奋战在助力大火箭腾飞的关键岗位。孙一龙是低温动力系统工程师,负责为大火箭注入腾飞“血液”。赵兴娜则是一名气象系统工程师。

  无论是雨幕中的一把伞,还是深夜里的一碗夜宵,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持,身为妻子的赵兴娜在工作中同样出色:牵头台风预报技术研究、参与高空风预报相关技术研究……时针回拨,在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前夕,发射场突然雷暴连连。当时首次担任气象发言人的赵兴娜沉稳应战,和气象保障团队精准预报,预判了火箭点火窗口晴朗,确保火箭按时起飞,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大伙的肯定。

  “加油!”看着“胖五”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低温加注系统高级工程师张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春节,张青也是早早便进入了场区。据张青介绍,他所在系统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设备可靠性,日常要对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正常。设备的改造也要同步进行,同时还需要设计各类技术方案。

  “宣布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望着火箭消失在夜幕中,张青说。

  像这样的坚守,在这里还有很多。这天夜里,当任务成功后航天人返回场区宿舍,总能听见各个房间里传来的温馨报喜和声声问候。但当挂断电话,这些航天人便会将对家人的思念藏在心里,再次投入工作当中……。

  用任务成功庆贺新年,他们说,这是新年最好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海南“村VA”迎春赛
   第005版:2024闹元宵
   第006版:特别关注
   第007版:国内新闻
   第008版:国际新闻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在文昌成功发射
保亭66年树龄榴莲母树花开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