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3月29日讯(记者 易帆)眼下,海南各地稻田进入春耕时间。稻田里少了弯腰插秧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插秧机。集中育秧机插、水稻直播机种肥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绿色病虫防控等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到稻田,“懒人”也可实现轻松种粮稻。
“一台机器两个人,一天可以插秧40亩。如果仅靠人工,一人一天只能插大约1亩水稻。”在海口演丰镇西排村一处水稻田里,来自灵山镇云阁村云阁收割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明胜一边将秧苗盘放上插秧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装好秧苗的插秧机沿着稻田笔直行驶,一排排秧苗便被整齐地插入泥土之中。
在另一块稻田里,犁地机则在田里来回穿梭,翻耕土地为插秧做准备。稻田之中,不见人影,只听机器轰鸣,一片片水田不一会就变成了稻田。
陈明胜介绍,云阁收割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演丰镇瑶城村的300亩耕地提供从育秧、犁地、机耕、水肥管理、机收等水稻种植环节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有了机械化育秧、插秧,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能有效盘活撂荒地。”陈明胜说,去年以来,合作社流转盘活云阁村100余亩撂荒地,前不久全部种上了水稻。
在云阁收割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水稻育秧工厂内,机械育秧机、犁地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将土肥搅拌混和,再把土盘送进育秧机里,种子就能按设定好的密度完成播种。”陈明胜介绍,集中育秧机一天能完成800盘,约可供60亩地种植。集中育秧模式,有助于提高秧苗质量,也更适合机械化作业,除了用于水稻插秧机作业,集中培育出的秧苗也能直接售给农户用于手工插秧,以提高收成。
“我们从水稻育苗到苗期管理等多个环节都采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不仅保证秧苗质量,还省时省力,很受农户欢迎。”陈明胜说,眼下,合作社已经在海口区域内提供水稻生产机械化代育秧、代插秧等多种服务。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早造水稻种植过程中,机耕和机收作业率都达到了90%以上,目前机插作业率达23.4%。
提高水稻田的生产力,除了“硬件”机械提高效率外,还有“软”实力的加持。
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远景村除了给村民提供水稻种植托管外,还借助当地南繁育种优势,远景村同上海农业科学院合作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八月香”,打造香米品牌,去年以来,远景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南繁良种逐步转化为海南农业发展动力。通过多家科研院所育种联合攻关筛选出的隆望两优889、吉丰优1002等6个海南好米品种,将逐步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