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6月14日讯(记者谭琦 实习生王芦苇)6月14日,记者从“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公共场所服务提升攻坚行动”专场会上获悉,我省制定出台了“1+N”方案,包括《海南省重点领域公共场所服务提升攻坚行动总体方案》1个总体方案和交通、城市公园、公共文化场馆(群艺馆)、A级旅游景区、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场馆、市场服务、医疗机构等N个配套方案,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服务质量提升。
在交通领域,省交通部门重点推动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客运站、公交站点、出租车网约车服务提升措施,比如全面推广旅客电子客票,完善“一站购票”“一票出行”功能,开通新能源专道、季节性专道等分时分区待渡服务等服务。海口今年计划优化6路、44路、84路等3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规划G30和G45等2条通学公交线路。
在文旅领域,省旅文部门和住建部门重点推动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服务提升措施,比如加快推进黄花梨沉香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二期建设,推进海南省智能图书馆建设,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借阅服务。今年全省计划再建设“口袋公园”超30个。
市场服务领域,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集中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构建“信用+智慧”监管模式,动员全社会消费者参与诚信监督,擦亮“放心消费在海南”招牌。
医疗领域,省卫健部门积极构建高效率的诊疗模式、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智慧化的院内服务和便利化的医防服务,比如打造“三医健康”便民服务品牌,全面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跨机构就医一码通,推进自助智慧支付等;依托公益性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市县医院驻点帮扶人乡镇卫生院。
此外,我省还积极推动公共场所信用建设,打造一批公共场所服务领域“信用+”场景治理建设,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