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动自行车作为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省登记上牌数超过340万辆。随着保有量持续增长,在产品质量、停放充电、通行秩序、安全隐患等方面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充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起,全省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项行动,从车辆的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六个环节开展治理工作,通过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事故案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管理机制等举措,重点解决充电贵、停放难、风险高等关键性问题,不断强化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水平。
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六大环节
1
质量防控环节
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网点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加大对车辆及其相关配件的抽查和执法力度。
2
改装纠治环节
全省各地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协同,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改装原厂电气配件、解限速、扩电容、组装加工电池等违规违法行为。
3
停充管理环节
省发改委、资规、住建等部门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停充设施规划及建设等内容进行规范,进一步简化报建手续。整治工作推进以来,各地已新增充电端口6.5万余个,有效缓解“停充难”问题。
4
回收监管环节
省商务等6部门联合出台《海南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供最高800元以旧换新补贴。省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企业跨省转移废铅蓄电池5.6万吨。省工信部门深入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现场指导服务,强化行业标准宣贯。
5
责任倒查环节
省公安交警、消防部门出台电动自行车事故溯源调查机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24起电动自行车亡人交通事故和24起火灾事故开展溯源调查,共溯源调查销售企业4家,维修、改装门店5家,相关责任人3人,形成高压震慑。
6
宣传曝光环节
行动以来,整治工作小组相关成员单位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曝光涉电动自行车典型事故案例81起、违规改装案例9起,曝光引发火灾事故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品牌及型号62条(次),同时加大对以旧换新、新标准修订、电价收费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