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了一项非常厉害的任务——它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样品!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呢!今年7月9日,科学家们公布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发表在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还登上了封面呢!科学家们研究了月球背面的岩浆活动、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和月幔演化特征,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揭开了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纱。
月球背面有个大坑:
南极-艾特肯盆地
月球是我们最熟悉的邻居,它总是挂在天上,离我们地球特别近。可是,你知道吗?月球总是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它的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月球的背面藏着好多秘密,科学家们一直很好奇。
在嫦娥六号去月球之前,人类从月球上拿回的“宝贝”都是从月球的正面拿的。科学家们对月球背面的了解很少,只能远远地用仪器看看。不过,嫦娥六号这次带回的样品,让科学家们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月球背面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南极-艾特肯盆地。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很久以前,一个小天体撞到了月球背面,形成了这个大坑。撞击的能量特别大,就像原子弹爆炸的万亿倍呢!科学家们说,这种大撞击对月球的演化影响特别大,是未来研究月球的重要方向。
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让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岩石,叫南极-艾特肯撞击熔岩。这种岩石是在那次大撞击中形成的,就像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了月球的历史。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个大坑是在42.5亿年前形成的呢!这可是月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呀!
月球背面的新秘密:
火山活动、古磁场、月幔……
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让科学家们有了好多“第一次”的发现。这些发现就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在很久以前,也有火山活动。他们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中,发现了两期不同的火山活动,分别发生在42亿年前和28亿年前。这意味着月球背面的火山活动时间跨度特别长,比月球正面的火山活动还要早好多呢!
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发现,就是月球背面的“古磁场”。科学家们发现,月球的磁场在28亿年前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反弹。这可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因为以前大家都以为月球的磁场是一直减弱的呢!这个发现就像给月球的“心跳”画了一幅新的图。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月球背面的月幔(月幔是月球里面的一层)里的水含量特别少,比月球正面的月幔少很多。这就像是月球内部的“二分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好多方面都不一样,这让科学家们特别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超亏损月幔”:
解开月球“二分性”之谜的线索
科学家们在研究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时,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他们发现,嫦娥六号带回的玄武岩(一种岩石)来自一个月幔区域,这个区域特别“贫瘠”,里面几乎没有那些容易富集的元素,比如钾、磷、稀土元素等。科学家们给这个区域起了一个名字,叫“超亏损月幔”。
这个“超亏损月幔”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有两种猜测。一种可能是,很久以前,月球形成的时候,这些元素就被分开了,后来一直没有被打扰。另一种可能是,那次大撞击引发了强烈的火山活动,就像给月球做了一次“大抽血”,把那些元素都抽走了,剩下的月幔就变得特别“贫瘠”了。
这个“超亏损月幔”的发现,让科学家们离解开月球“二分性”的秘密又近了一步。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好多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岩浆活动等。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超亏损月幔”,能够更好地了解月球正面和背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据新华社/本报记者凌翠云、人工智能小AI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