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的“异常”箭头让你心慌?先别急!有些“异常”非但不用治,反而是长寿体质给的“隐藏福利”。
这4个指标或是长寿信号
1.心率较慢
心率越慢越长寿是有科学道理的。2024年,《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深度分析了7000多人的长期追踪数据,结果发现:静息心率超过90次/分钟的受试者,平均寿命为70.27岁,而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受试者的寿命为79.30岁,整整相差了9年。
2.高密度脂蛋白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斑块形成,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例如心梗、脑梗等)的风险。所以说高密度脂蛋白轻度升高是好现象,意味着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较低。反之,如果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则意味着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mmol/L就被视为降低,要及时关注就医。
3.血压偏低
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将收缩压严格控制在120mmHg以下(传统标准是140mmHg以下),可以显著降低12%的重度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梗、心衰住院、中风、心血管死亡等),而且安全性良好。
4.抗体阳性升高
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鹤表示,抗体阳性升高意味着你不易被病毒感染。例如,乙肝表面抗体升高≠感染乙肝,而是疫苗起效或曾感染已康复。
查出6种“吓人”疾病不需要过度治疗
除此以外,当体检报告上出现一些听起来吓人的医学术语时,也无需过度惊慌——很多被冠以“疾病”之名的状况,其实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1.较小且稳定的颈动脉斑块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血管狭窄(狭窄程度<50%),同时斑块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提示为稳定性斑块,表面纤维帽完整,不易破裂形成血栓。
另外,如果患者年龄较轻,且不存在“三高”、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低。此时一般不需要针对斑块进行特殊的药物治疗。
2.窦性心律不齐
严格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并不是心脏病,造成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生理性因素,另一个是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患者做心脏检查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体力活动等原因导致,通常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大多数的窦性心律不齐,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患者一般不用特别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规律的作息就足够。
3.慢性浅表性胃炎
很多胃不好的人,经常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对于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度的治疗和情绪紧张,只需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且细嚼慢咽慢慢吃饭,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也许慢性浅表性胃炎,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甚至是恢复到健康的胃部状态。
4.4毫米及以下的肺结节
肺结节完全不同于肺癌,两者在医学概念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两者在发病率上有巨大的差异。如果在影像学报告上看到肺里有微小结节,4毫米及以下,这样的结节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完全不需要担心。只有4毫米以上的非钙化结节,才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但也不必恐慌,因为结节与肺癌的发病率相差数百倍。
5.低危型HPV感染
目前,有三类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不需要治疗。分别为:低危型HPV感染、非生殖器HPV感染、自限性HPV感染。
6.无症状的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每个人生命进程中逐步发生的自然现象,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带来疾病,只有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或者对周围软组织产生刺激的时候,才会产生疼痛。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无需做治疗处理,要注重养护即可。(据新华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