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9月10日讯(记者 韩星) 9月10日,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以下简称海南“村VA”)组委会发布赛事收官战报:这场从6月15日延续至8月10日的排球盛会,全岛11市县32支队伍带来68场精彩对决,4场千人村宴场场爆满,全网曝光量突破6.5亿,吸引超80万人次线下追球,带动当地旅游消费超2亿元。
作为两次被写进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这张闪亮的海南文化名片,再次诠释了体育魅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当下,赛事的余温依旧在线上线下蔓延。有文昌球迷租下场地联系球队举办小规模交流赛,想要再次证明队伍实力;海口乡镇邀请前三名战队到本地乡村排球场打球,村民们带着板凳、梯子站高位观赛;球员们在参加乡村排球比赛时,常常穿着海南“村VA”的球服;海南排球自媒体人的直播间里,聊得最多、热度最高的还是九九杯。
一域精彩,全岛沸腾。
文昌,赢麻了。
三年累计曝光量超20亿
村排走上世界大舞台
夏天的文昌很红。从近三年公开发布的数据来看,海南“村VA”自2023年举办以来,曝光量已累计超20亿。
今年比赛期间,权威媒体持续关注文昌。《人民日报》两度刊文,央视“中国三农报道”报道,国家体育总局官网转载,这些聚焦,让乡村赛事升级为全国关注的乡村振兴样本。230余家媒体组成的传播矩阵,知名歌手李琦、千万粉丝网红“大漠叔叔”化身推广大使,助力赛事从椰林赛场迈向全球视野,成为文昌递给世界的一张鲜活名片。
乡土赛场还有国际对话的底气。去年海南“村VA”迎来马来西亚华侨排球队,上演中马排球友谊赛,今年12国博主组成“国际推荐官”观赛团,组队挑战海南九人排。他们还带着各自的镜头记录下椰林赛场的呐喊、千人村宴的鲜香,用多语种向世界讲述文昌故事。
排球牵出的消费热潮
带动超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
80万人次的线下观赛数据背后,是文昌文旅消费的“热辣滚烫”。赛事带动文昌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排球成了最好的导游,让文昌的山海风光、本土美食成为“爆款网红”。
依托龙楼航天、重兴热带农业、铺前海洋渔业、文城老爸茶及咖啡等特色产业,赛事积极打造“排球+产业”示范带,实现赛事与乡镇经济的深度绑定。文昌四镇联动打造“赛事+消费”立体场景:龙楼镇配套航天主题市集,铺前镇推出糟粕醋长桌宴,文城镇举办咖啡艺术空间展和周末老爸茶荟。千人村宴上,白切文昌鸡、全家福等乡土美食成为“舌尖上的流量密码”。
最令人叫绝的是,作为赛事配套活动引进的2025乐队中国青少年音乐节全国总展演活动,吸引1800人参赛,带动上千岛外家庭到访文昌,“体育+音乐+旅游”的复合型体验,串联文旅资源,拉动文昌酒店、餐饮、交通等旅游产业链增长,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实现体育赛事到全域消费的跨越。
新品首发
本土符号实现流量蜕变
在这场赛事里,文昌的本土品牌集体迎来了“高光时刻”。“文昌鸡师傅”劳务品牌在赛场边设起“吃鸡加油站”,不仅展示白切鸡的地道做法,更通过技能比拼带动就业咨询,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重兴镇的斑兰从田间作物变身宴会上的主角,斑兰鸡、斑兰排骨成了游客“心头爱”;铺前糟粕醋从渔家小镇的街头小吃,通过长桌宴、文创包装,成了海南美食的“新代言”。
赛事的商业价值也同步攀升。从中国移动、青岛啤酒的持续合作,到金龙鱼、海南盐业等新伙伴的加入,招商金额超200万元,形成了“体育+品牌”的良性互动。海南盐业借赛事首发老盐柠檬饮品,海汽集团通过排球主题巴士扩大影响力……这些品牌的“出圈”,本质上是文昌区域品牌价值的集体提升。当人们说起“村VA”,自然会想起文昌的鸡、咖啡、航天与海岸。
百姓主场 从观赛者到生活主演
57岁的文昌大叔高永宁在重兴赛场跳起《乘风破浪》时,台下观众的掌声比赢球时更热烈。作为斑兰舞蹈队的一员,他和队友们用舞姿告诉世界:“村VA”不只是球员的赛场,更是百姓的舞台。
琼海长坡镇球员光脚参赛的憨直、儋州队赛前唱起调声的嘹亮、铺前渔民镜头下的海景成网红打卡点,32支队伍的特色入场式,构成了一场“流动的乡村文化展”。
赛场之外,村民们的“获得感”写在增收的账本上。赛事期间,重兴镇三角庭排球场外的助农夜市里,果农林方岱的菠萝日均卖出1000多斤,“在家门口挣钱、看球、乐呵”,成了文昌百姓最朴素的幸福。
球场群星璀璨
排球基因代代相传
“看到这些年轻人,就像看到当年的我们。”曾是文昌中学排球队冠军成员的韩旭章望着赛场,眼里满是感慨。本届赛事上,1989至1992年全国“振兴中华杯”三连冠的老将们重聚,与年轻球员同场互动,一场跨越30余年的“对话”,诠释着“排球之乡”的传承密码。
年轻力量的崛起更让人振奋。铺前古镇战队以21岁的平均年龄闯进八强,文城15岁的符树盖从替补成长为首发,连续发球直接得分;博士教练周国宝带着公坡香米队征战,将科学训练理念融入乡土赛场。
赛场边的星光,丝毫不输赛场内的激战。女排名将张娜、张歌的专业解说让赛事更具看点;亚洲自由式轮滑冠军郑怡媛、世界跳绳锦标赛三金得主文昌五小跳绳队、华侨中学舞蹈团的助阵表演,让“村VA”成了文昌文体成果的展示台。
这种“群星效应”不止于明星到场,更在于普通人的光芒。重兴镇“辣妈队”拔河赢走活猪时的欢呼,文城镇老爸茶摊上球迷们的激烈讨论,每个人都是这场盛宴的“主角”。前女排国家队队长孙玥为获奖队伍颁奖,烟花秀在夜空绽放,体育的激情、文化的厚重、生活的烟火,在文昌的夏夜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全民认可
海南“村VA”未来可期
三年来,海南“村VA”坚持不设门票,群众免费观看。赛事每到一处,赛场常被围得水泄不通,群众观赛热情高涨,休闲市集客流不断。
排球是海南各地的共同情结。在海口、澄迈、临高、琼海等地,乡村九人排比赛同样火热。海南“村VA”将各地分散的热情凝聚成集体的狂欢,每个参与市县都能在赛场看到自己的文化符号,从而引发全岛人民的情感共鸣。
多市县参与,不仅令“冠军归属”充满悬念,让更多球队出现在球迷视野,也让全岛观众都能找到支持的对象。冠军之夜海口龙桥上千人球迷团奔赴文昌助威,有球迷从保亭驱车两百多公里赶来现场观赛,这种跨区域互动的热闹,正是全域沸腾的最好证明。
当终场哨响,文昌的收获早已超越冠军奖杯的重量。文昌收获的,是百姓鼓起来的钱袋子,是孩子们热爱排球的眼神,是全国人民对文昌的美好印象。海南“村VA”用全岛参与的广度、竞技比拼的热度、文化共融的深度、带动共富的温度,成为点亮一方水土、幸福一方百姓的火炬。
作为海南“村VA”的举办地,文昌已搭建起全省性的群众体育赛事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引领、体育赋能、文旅融合”的实践样本。
文昌,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