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姜琳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涉及“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的具体安排引人关注。
——上调养老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报告同时明确,“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养老金上涨需要“真金白银”。预算报告中提出,落实地方支出责任,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始于2022年11月25日,按照计划,个人养老金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试行1年后,再逐步推开。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老百姓来说,在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外又多了一个选择。”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叶苗代表说,金融机构应推出一些符合长期投资的“专属产品”,提升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
——加强老年服务供给。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加强老年服务供给,是众多老年人的诉求。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等相关部署。
根据计划报告,今年我国将扩大普惠养老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要支持做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老年助餐、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工作。”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代表认为,应尽快推进实施以失能老年人为保障对象的长期护理保险,同时创新建立多元养老模式,在全社会营造爱老敬老氛围。
——解决“看病难”。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社会保障的直接体现。一段时间以来,“看病难”成为“一老一小”面临的共同难题。截至2022年底,我国儿科医师数达22.6万人,老年医学科医师人数相对更少。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代表认为,当前应着重加强儿科和老年医学科等领域急需紧缺的医务人员培养,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补齐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板,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公益性与保障性的老年和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在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方面,计划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让女性能够更好实现生育意愿、家庭需要与职业发展的平衡。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