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31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3天的活2小时就干完 看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如何成为乡村发明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中59岁农民自制电动洗菇机

3天的活2小时就干完 看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如何成为乡村发明家
张秋林正在利用自制的电动洗菇机清洗虎奶菇。
张秋林正在研究自制虎奶菇烘干机。
张秋林一家三口分工明确,节省清洗的时间。

  “虎奶菇丰收了!”3月份的一天,一片槟榔林下,张秋林正拿着一把锄头,在地里一边挖一边捡,不一会儿,看似“土疙瘩”的虎奶菇就堆了一地……

  张秋林今年59岁,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握岱村委会双华村一名普通的村民。2023年4月,他利用自家4.5亩槟榔地种植首批虎奶菇,收成不错。如今正在收获的,是他去年种植的第二批虎奶菇。

  比起第一次虎奶菇丰收时既高兴又发愁的心情,这次丰收时节,张秋林显得格外轻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张秋林指着地上放置的一个“大家伙”介绍道:“就是因为它,去年我自己做的这台电动洗菇机。自从有了这个机器,以前一家人闷头洗3天虎奶菇,现在两个小时就能洗干净了。”

  一名普通的农民,年近花甲,只有小学文化,是怎么想到发明这台机器?又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近日,记者采访了张秋林,了解他在庄稼地里搞发明的故事。

  南国都市报记者 任桐/文 李昊/图

  “大家伙”登场

  5分钟洗净一滚筒虎奶菇

  “大家伙”电动洗菇机究竟长啥样?

  “全部是铁制的,有1米多宽,高的这部分也差不多1米多高。”张秋林开始介绍:“这个横放在较高位置的滚筒,就是放虎奶菇的地方,是我用一个铁皮桶改造的,把桶皮纵向切割成条,相邻的两条,一条保留,一条去掉,再切割出一个门,装上开关,整个滚筒就成了一个镂空的大笼子。”

  在滚筒的内侧笼壁,固定装满日常用的刷子,盛放虎奶菇的滚筒部分基本就制作完成了。

  张秋林将滚筒置于横向,在原铁桶上下两个底盖焊接上支架,把它架在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铁槽上。他说:“这个铁槽是个水槽,水槽装满水,水面刚好没过滚筒部分区域。”

  说着,张秋林和爱人李梅凤一起动手,开始清洁前一天挖的虎奶菇。李梅凤将水槽注满水,张秋林把灰头土脸的“土疙瘩”虎奶菇倒进滚筒内。

  准备就绪,张秋林拿起开关,启动电源,滚筒瞬时转动起来。筒内的虎奶菇、刷子和水槽的水充分接触,翻转之间,带走附着在虎奶菇表面的泥土。

  正转、反转,大约5分钟左右,虎奶菇逐渐露出了白白的皮肤。“之后,再把褶皱里的泥着重刷几下就可以了。”说着,张秋林将清洗好的虎奶菇倒出来,又往滚筒内倒了一筒“土疙瘩”,开始新一轮清洗。

  不到两个小时,放在地上的15袋虎奶菇全部清洗完成。张秋林说:“同样是这么多,以前靠两个人完全人工手刷,至少3天才能洗完。”

  虎奶菇丰产却难洗

  从洗衣机得到发明灵感

  说起电动洗菇机的“本领”,就不得不说说,张秋林为什么会研发这台机器。

  作为“致富带头人”,张秋林看到了虎奶菇利润可观,于2023年4月开始利用自家4.5亩槟榔地种植虎奶菇。2023年10月,这批虎奶菇丰产。然而,按照收购企业的合作模式,采收后的虎奶菇,需要村民自己清洗、切割、烘干、打包后,再交给企业。而整个过程中,清洗环节最难。

  “成熟的虎奶菇外皮薄且多粗糙,挖出来后,沾满了厚厚泥土。我们一家三口弓着腰,拿刷子蘸水,刷到腰酸背痛。”张秋林说,挖一天菇,要清洗3天,实在吃不消。正在为清洗虎奶菇有些发愁的张秋林,有一天看到家里正在转动的滚筒洗衣机,忽然来了灵感——把虎奶菇装进滚筒,不就能洗刷污泥了吗?

  他立刻拿出纸笔,勾勒出自己的想法,电动洗菇机的样子就呈现出来。很快,他开始购买铁桶、铁板等材料。“滚筒内装满15厘米长短的刷子,差不多需要150个左右。”张秋林说,村子里的小卖部数量没那么多,他就骑上摩托车去附近的村子以及黎母山镇区去买,终于买够了数量。

  经过几天专心的制作,一台电动洗菇机就“问世”了。

  多年手艺积累

  发明创造的想法层出不穷

  看到张秋林发明的电动洗菇机工作效率这么高,同村的虎奶菇种植户黄华龙、杨强也动了心,分别定制了一台。他们口中对张秋林的信任,源于他过往多年的经历。

  张秋林的父亲曾是一名木工,年轻时带着张秋林从广东茂名辗转来到海南。受父亲的影响,他也从小喜欢动手做东西。

  20岁出头,张秋林离开海南去珠海打工,开农用拖拉机拉土。打工三年,他学了不少电机修理的知识和技术。凭借这些经验,他回到海南,在村委会开起维修店,为村民修理农用车、摩托车。此后,他还到新进农场开维修店。

  维修店不干了,张秋林返回握岱村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多年来,维修、电焊的手艺一直都没丢。“我的第一个自制机器是一台拌浆机。”张秋林说:“2000年,家里盖房,人工搅拌水泥特别费力,我就琢磨着研究做了一台拌浆机。”此后多年,面对生产和生活上遇到的不顺手、不方便,张秋林都会动脑筋,想解决的办法。有了思路,就一头扎到工作区,打孔焊接、敲敲打打、粘粘合合……一件“小发明”就有了。

  “种植虎奶菇不仅能增收,还让我有了一个发挥平台。”张秋林说,最近,他发明的节能型虎奶菇烘干机也即将投入使用。同时,他还打算为电动洗菇机安装一个排水开关,让排水更自如……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他把发明的梦想筑在乡村,让更多的发明成果走进田间地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3天的活2小时就干完 看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如何成为乡村发明家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闯出精彩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特别关注
   第008版:南国好彩
琼中59岁农民自制电动洗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