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5月8日讯(记者 杜倬荷)5月8日,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位于江东新区的海口市临空经济区水系整治工程一期治理工程一标段顶管工程正式完工,实现了顶管工程全线贯通。
在3号工作井底,一个巨大的圆形洞孔映入大家的眼帘,向里望去,深不见底。“顶管工程线路总长度3675米,结构形式为3排内径4.0米的混凝土管节,是国内直径最大的圆形顶管。”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口陆域支部书记杨清泉介绍,顶管工程是该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分6段顶进完成,单次顶进最大距离625米,管道位置要在地下25米位置的上下两层岩层中间顶进穿行,综合控制难度很大,在顶管行业上极为少见。
顶管工程自2022年6月开始施工至今,花费了2年的时间。
“施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地质复杂多变,顶进过大,局部地下水突增等难题。经团队多次研讨后,我们应用了复合泥浆处理技术、变径蝶阀控制和打土复顶等技术和方法,努力攻克各项难题。”海口市临空经济区水系整治工程项目经理部主办技术员王时雨告诉记者,特别是在1号工作井顶管施工期间,长距离土压平衡顶管过程中,随着顶进距离的增长,出现了轨道电瓶车运土耗时长,出渣速度降低等问题,导致顶管工效降低,项目成本及风险增加。
为此,项目团队通过与公司部门协同联动,研发了隧道运土车举升移位系统,即通过在管内采用两台电瓶车分段运土,缩短电瓶车运送距离,减少单次单车运土时间,提升排渣效率,较大程度上提升顶管机掘进效率。“这项技术应用使得500米以上的长距离顶管综合效率提升了近30%,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了发明专利。”王时雨说道。
截至目前,海口市临空经济区水系整治工程项目总体形象完成约70%,其中顶管已全部完成施工,箱涵施工完成55节,检查井及汇水井各完成1座,占总量114节的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