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5月8日讯(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吴旭冰 文/图)今年5月8日是第31个世界地贫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地贫,筛诊治并重”。8日上午,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儿童医学部携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联合开展防治地贫MDT活动及宣教活动。记者从现场获悉,随着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尤其是地贫半合移植技术的开展,让更多海南地贫患儿受益。
两名地贫患儿做半合移植
恢复良好将重返校园
当天,来自儋州的冼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茂茂(化名)参加活动,持续学习术后护理知识。去年4月,茂茂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做了地贫半合移植手术,结束了对输血治疗的依赖。
冼女士说,儿子出生6个月时,出现面色苍白、无力、泛黄,说话没有力气没精神,到医院检查发现血色素低,医生建议检查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确诊为重型地贫。得知结果时,冼女士有点崩溃。后来,她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输血治疗,得知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是抽血与孩子配型未能成功,即未达到全合配型,加上经济原因,一直未做移植手术。
去年2月,得知海口市人民医院可以开展半合移植手术后,她就带孩子前往海口就医,并确定了手术时间等。“地贫孩子的治疗和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期待着他彻底康复的那一天。”冼女士说,目前孩子术后恢复良好,预计今年9月可以重返校园,正常上学。她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当天,来自文昌的陈先生也带移植手术后的女儿参加活动,现场学习术后注意事项。“学习后,知道出院回家要怎么照顾小孩,饮食、卫生、消毒等都要注意。”陈先生说,女儿出生6个月发烧不退,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重型地贫,一直靠输血治疗维持生命。
去年5月,陈先生的女儿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做了地贫半合移植手术,目前恢复挺好的,血常规等指标都正常了,除了要吃一点抗排斥药外,其他的跟正常人一样,即将回学校上学。“以前输完一次血又愁下一次,现在不用输血,比较轻松了。”陈先生说,感谢医护人员和好心人的帮助。
全省110余地贫患儿已接受移植
争取让更多患儿受益
“造血干细胞是身体内各种血细胞共同的‘种子’,它可以发育成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也由造血干细胞生成。”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雷美清表示,造血干细胞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的能力,维持人体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被证明能够根治地贫的方法。
记者从现场获悉,至2023年年底,海南全省地贫患儿已接受移植的有110余例(包括省外移植回来的患儿)。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尤其是地贫半合移植技术的开展,更多海南地贫患儿从中受益。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马燕琳表示,地贫患儿在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应做好生育力保存,保护好生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