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高二(6)班 罗小倩
作家阎真有言道:“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天地不限人,人自限于天地。”掀开世界的一角,清辉自那小小罅隙照向人间。有人满足于眼前萤烛末光,自诩人间第一流,停滞不前;有人目及灿烂繁星,不断求索,渴望发现更多。私以为,当以求索见云开月明,以渺小窥广阔之境。
“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君可知,应是有限促无限。
一味囿于生命的局限性,终将无以窥得广阔之境。蜩与学鸠没有鲲鹏那样的眼界,还嘲笑鲲鹏扶摇直上的不必要性,终身困顿于苍茫的北冥。又观齐国权臣庆封,满足于车马衣裘的有限性,“为赋《相鼠》,亦不知也”,学识甚至比不上普通百姓。其悲之何自起?皆起于安也!安于当下,安于眼前一隅,安于有限。吾当知有限而不安,以有限促无限,凭有限的眼界与学识不断追问、不断求索、不断掀开世界的边角,求广、求深。观当下,ChatG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新技术是元宇宙的美梦抑或潘多拉的魔盒?随着求索加深,视野开阔,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窥得更广阔的世界。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然心有皎皎明月,何惧道阻且长。
“路虽远,行则将至”,世界之全貌难以窥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惟尽力为之矣。王勃当然知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他更想高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林徽因当然知道当时女性求学的不易,但她仍坚持学业,只为见得更广阔的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当然知道“禾下乘凉”的艰难,但他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奔波田间地头。他们知渺小而窥广阔,知艰险而致远方,虽身似蜉蝣,但以心志比日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吾辈青年立于前人之肩,易窥得前人未见之遥远星光,却也易沉浸于过往的功劳簿,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终为井底之蛙、北冥之蜩。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在荧烛末光中消磨过,亦不能刚愎自用,于好高骛远中蹉跎错,最终光阴化浮沫。
人生海海,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窥尽世界全貌,“推石上山”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意义,以求索见云开月明,以渺小窥广阔之境。(指导老师:徐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