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口诸多市民反映多条道路上出现坑槽坑洞,给行人和车辆出行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有的坑洞不仅给机动车带来“爆胎”和“震伤车子”的危险,还导致一些骑电动车的市民摔倒受伤。海口多条道路出现了坑洞坑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记者近日走访了海口多条道路,并请市政维修部门释疑。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文/图
走访
海口街区道路常见三种坑洞坑槽
近日,记者走访海口金牛路、龙华路和丘海大道等道路时发现,目前海口街区道路存在的路面常见坑洞、坑槽,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沥青和水泥路面的新增坑槽。例如在海口金垦路靠近农垦机械厂公交站附近路面出现了一处较大坑槽,坑槽位于两块水泥路面板之间(此前修建道路时为适应热胀冷缩物理应力所留下的缝隙),随着道路使用时间较久,路面发生沉降,两块道路面板之间发生了相对高低差,并逐渐拉开裂缝,形成比较大的沟槽。过往车辆碾过去发出“嘣嘣”声,司机忧心容易造成爆胎。除了水泥路,在海口龙华路,记者发现这里前些年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坑洞,这些坑洞里的碎石子已经被带开,露出新旧两层沥青,而后来铺设的沥青层看上去比较薄。
二是已经修补过的沥青、水泥路面发生二次甚至多次破损形成的坑槽坑洞。这种情况在丘海大道、秀英大道、南海大道等路段相对常见。记者从丘海大道与南海大道交叉口位置起,沿着丘海大道往海瑞文化公园方向走去,发现道路上有不少明显修补过的痕迹,一些修补过的坑洞有再次出现受损、形成坑洞的情况。又如,在金牛路(靠近老稻美食城)路段,非机动车道上一个修补过的坑洞再次出现破口形成坑洞。6月30日晚,有市民报料称,在龙华路海口市一中公交站前道路出现2个较大坑洞,导致两个骑电动市民摔倒受伤,记者回访该现场发现,这两个坑洞位置此前就已经有过修补。
还有一些“复发式”坑洞坑槽是开挖道路铺设管网后回填,时间长了形成破损。例如,去年底的一天晚上,朱女士骑自行车通过滨海大道(靠近粤海铁路家属小区路段)的非机动车道时,突然前轮陷入一个横沟里,导致她连人带车摔了出去,面部着地出血,经诊断左侧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及后外侧壁多发骨折。记者回访现场发现,这条路面沟槽明显是此前有人开挖后进行回填,但修复质量不佳导致路面再次出现凹陷成沟槽。
第三种常见的坑槽坑洞则多发于路面井盖边缘。在南海大道与金牛路交叉口附近等区域,记者都看到了井盖(包括雨水井、通信企业井盖等)边缘因为沉降、破损形成的坑洞坑槽,给市民群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探因
雨泡、车碾、路旧等
是路害形成的主因
上述三种常见坑槽坑洞为何发生?有些路段路面又为何频繁出现“复发”坑槽坑洞?海口市市政工程维修公司总经理罗云介绍,前段时间海口连日降雨,给沥青路面带来了压力,由于沥青怕水的特性,雨水浸泡之后沥青黏性降低,碎石子很容易被过往车辆轮胎碾压带散带开,进而形成坑洞。
此外,诸如丘海大道、秀英大道和南海大道、龙昆南路等这些城市主干道,承载了很大的交通压力,尤其是丘海大道大货车、挂车很多,大量的车辆碾压下,加上道路使用时间已经很久,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使用年限,就更容易出现坑槽坑洞。一些沥青路面的等红绿灯路段、公交站台前等位置,由于车辆的频繁制动和启动,也相对更容易出现坑槽坑洞。
“海南雨季比较长,高温多雨的气候因素导致这里的沥青路需要遭受更多的雨水浸泡,不像北方那样相对干燥。”海口市龙华区市政维修管理中心吴主任告诉记者,这客观上增加了海南沥青路面维护的难度与压力。
他还表示,该中心管养下的金牛路、龙华路等,一些修补过的路面出现“复发式”坑槽坑洞,也是雨水浸泡、交通压力和道路老旧等因素引发的。而金牛路靠近老稻美食城水泥路面的坑槽,则是有的施工单位开挖施工后回填时质量不够好,该中心后来刨除局部路面,配筋加上混凝土按照规格要求进行了修复。
“周边项目施工工程车频繁出入,加上路基比较松软等因素,造成了环湖路最近两年坑槽坑洞频发,修修补补。”2023年底,面对市民质疑海口红城湖环湖路(靠近湖城大境小区一侧)没修好几年就成了“补丁路”的问题,海口市琼山区市政维修中心道路组组长梁山这样解析。
至于雨水井井盖、通信企业井盖等各类井盖边缘出现的坑洞坑槽问题,上述有关市政维修单位人员分析表示,井盖在修建时是与路面平齐的,但随着车辆碾压、下方路基砂石被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井盖及边缘路面发生了沉降,逐渐形成坑槽、坑洞。
对策
目前主要靠冷料“快补”应急
病害集中路面铺沥青修复
当道路出现坑槽坑洞后,该如何进行修复?“针对沥青等道路出现的坑槽坑洞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在降雨天气下进行应急‘冷补’,即使用冷补料快速将坑洞进行回填,首先确保交通顺畅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等待天气晴朗,再将受损路面进行刨除,重新铺设沥青进行修复。”罗云说,不过冷补的方式则容易出现反复破损和形成坑槽坑洞的问题。
他表示,维修公司有比较固定的供料基地,在路面管养修复工作上会对病害比较集中的道路进行刨除后,再使用压路机等机器将热沥青铺设回去,这样更加稳固可靠。不过由于这样的修复方式需要多种机器配合,耗时比较长(一般一处点位的修复需要40-50分钟),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大,因为目前多数路面还是先采取冷补方式进行填补。
罗云说,对于那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道路,没有更好的办法,需要对道路进行改造更新,不过这样涉及的资金又比较高,需要由市级层面规划和统筹。相较于对老旧道路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以改变“补丁路”和“炮弹坑路”,采取以沥青料对路面坑洞进行填补修复的方式更为快捷、廉价,也更被广泛使用。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除了沥青路采用冷料填补,在诸如金牛路等水泥路的坑槽,也常常采用沥青材料直接进行填补,首先保障道路的安全通行。
针对排雨水井等井盖位置的坑洞甚至路面塌陷的问题,不太严重的位置则同样采取用沥青填平坑洞的方式进行修补,有的则需要将井盖挖出,同时把边缘破损的路面刨除,再重新填料和安装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