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7月4日讯(记者 蒙健 文/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执法人员万万不敢相信,在眼前的这处民宅内,曾一度销声匿迹的一次性发泡餐具,从地板堆至天花板有近千摞……7月3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前期尾随货车掌握的线索和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指定管辖指令,对澄迈县美鼎村的一处自建房开展突击检查。除现场发现该处存储违禁塑料制品的仓库外,同时还查处附近的两间仓库,三间仓库共存储3737件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执法人员扣押搬运就花了14小时,拉了整整16车。
跟踪运送违禁塑料制品货车
意外发现三间存储仓库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线索发现,一辆车牌号为琼A2XT××的厢式货车,往返于海口和澄迈两地运送违禁塑料制品。”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介绍,通过前期对线索的研判,该货车运送的违禁塑料制品,必定要从一处仓库装货。几经周折,通过数次的追踪摸排后,澄迈县美鼎村一处再生资源回收站西北侧一处三层高的自建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执法人员发现,这辆厢式货车在送完货后,则会返回到这处自建房装货,重新在海口、澄迈两地送货。
然而在追踪摸排的过程,令执法人员意外的是,货车所装载的违禁塑料制品,不仅仅在这处三层的自建房一楼仓库装货,同时在该处附近的另外一栋三层高自建房和一栋六层高自建房,均同样是存储违禁塑料制品的仓库。
在掌握了货车的运送轨迹和时间规律后,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指定管辖指令,决定对运送违禁塑料制品的货车、以及三处违规存储的仓库同时予以一网打击。
一次性发泡餐具摞至天花板
仓库内堆满违禁塑料制品
7月3日上午,就在货车从一栋3层自建房的仓库装满货后,海南省禁塑办、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澄迈县禁塑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等多部门执法人员,对该运输车辆予以拦截,分别对三间仓库突击检查。
执法人员进入这栋3层自建房内看到,这处自建房属于半毛坯房,一楼的仓库内堆满了各种用于打包的碗、杯、盒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曾在市场上一度销声匿迹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在该仓库内就有近千件之多,从地板一直堆摞到天花板。
据了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材质为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PS材质也被列入了海南第一批禁塑名录。记者看到,在一箱标有“木薯餐盒”的产品上,材质实为木薯粉、聚丙烯,属于禁塑名录内的产品。为了掩人耳目,编织袋内其实装的全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均为‘三无’产品。”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表面上产品没有标注相关的材质,但抽检就能确定就是违禁塑料制品。
此外,在另外两间仓库内,除了少量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外,均与第一间仓库一样,摆放了大量违禁塑料制品。
查获违禁塑料制品3737件
执法人员扣押搬运14小时拉了16车
面对执法人员的调查,现场一名女子自称是这三间仓库的管理员。“去年年初开始,我偶尔到这里帮老板看仓库而已。”该女子称,收到省内各市县的订单后,她就联系司机安排拉货送货,自己不清楚这些是违禁塑料制品。对于仓库货主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该女子均拒绝向执法人员提供。
自当天上午10点30分开始,执法人员通过对三间仓库内和运载货车的清点,发现包括碗、杯、碟、吸管、塑料袋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共计3737件。经现场手持式塑料快检仪检测,材质均包含PP聚丙烯、PE聚乙烯、聚苯乙烯PS等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内禁止使用的高分子不可降解材料。
由于此次查获的违禁塑料制品数量较多,执法人员扣押搬运花费了14个小时,拉了整整16车次,直至4日凌晨才完成扣押工作。
因涉嫌运输、存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执法人员已对上述货物予以扣押,并对相关人员作进一步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