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我省1.36万艘休渔渔船迎来新一轮耕海牧渔,省内各渔港又恢复了热闹。
在潭门中心港码头,港口内的大小船只整齐而列。修补渔网、检查设备、补充物资……渔民们一早便为出海做足准备。
“开海啦,我们很开心,希望今天出海抓更多鱼。”当天,昌江631艘渔船陆续扬帆出海,开启新一轮的捕捞季。
南国都市报 记者 王小畅 林文泉 苏桂除 利声富 程小丹 实习生 李彤颖 通讯员 石俊 汪蓓
临高
临海高歌 渔开得盛
“开渔了!”响亮的声音从临高县第二届开渔文化节开幕仪式暨“临海高歌 渔开得盛”开渔启动仪式传到渔港各个角落,停靠在临高县调楼镇武莲渔港的渔船,开足马力驶出渔港,朝着深海的方向破浪而行。
渔港码头附近,众多船主和渔民将大米、蔬菜、花生油、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搬运到渔船上。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对于这次出海捕鱼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正准备出海捕鱼的临高渔民王照日高兴地告诉记者,此次出海将前往东海岸一带捕鱼,预计能捕到大量的红杉鱼、白带鱼。
琼海
出海“做福”,拜“108兄弟公”
琼海市潭门镇是海南渔业大镇,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文化。鲤鱼灯舞,锣鼓喧天。至今,潭门渔民还保留着祭祀“108兄弟公”的传统。开渔前,渔民们月独有的庄重的祭海仪式,他们会穿上传统服装,拜“108兄弟公”,向养育了世世代代子民的大海表达敬意。
“出海前的仪式,叫‘做福’,出海归来后的祭祀,叫‘洗咸’,航程路上到达岛礁,也要拜祭,叫‘做兄弟公’。”国家级非遗项目——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的代表性传承人卢家炳介绍,三种祭祀中,要数出海前的“做福”仪式最为盛大。
赶海季:织网竞速,定点撒网
8月16日,以“千年传承·潭门赶海”为主题的2024年第十届琼海潭门赶海季开幕。开幕式当天的潭门老码头热闹非凡,现场人潮如流,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氛围。
“趣玩潭门”沙滩趣味运动会在潭门湾沙滩火热上演。织网竞速、定点撒网、拔河等渔民的传统技能竞赛趣味项目,吸引市民游客参与挑战。
在潭门湾沙滩和牛奶海,标有“千”“年”“传”“承”“潭”“门”“赶”“海”的石头块,以及龙虾、螃蟹模型等宝藏隐藏在滩涂之中,市民游客逐一发掘,收获一份份惊喜及兑换精美的奖品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亚
帆起崖州 “渔”见未来
8月16日12时,伴随着渔民代表吹响海螺,三亚近千艘渔船从三亚崖州中心渔港竞相起锚,满载期待驶向碧波万顷的大海。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迎来一年一度的开渔节。本届开渔节活动以“帆起崖州 渔见未来”为主题,通过开渔仪式、耕海民俗、渔民表达、海洋科普、全民开“渔”五个篇章内容,将民俗、科普、艺术、休闲元素融为一体,为市民游客送上一份农旅融合的开渔盛宴。开渔节特别增设鱼拓艺术展、摸鱼大赛、头鱼拍卖、海洋科普馆开放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生动展现三亚崖州渔家文化。鱼拓艺术展展出45幅由渔业从业者和热爱渔业的市民创作的鱼拓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关于海洋与渔业的独特故事。展览用最传统的方式,记录渔获的喜悦,向渔业从业者致敬。
这些渔文化
你知道吗?
祭祀兄弟公
琼海潭门的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文化。至今,潭门渔民还保留着祭祀“108兄弟公”的传统。开渔前,渔民们会穿上传统服装,拜“108兄弟公”,向大海表达敬意。
鱼拓
鱼拓,源于古老的渔文化,是以鱼为载体,用墨汁或颜料通过拓印技术,将鱼的形态、纹理等细节展现于纸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渔民丰收时,通过鱼拓来记录渔获的喜悦。鱼拓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渔民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