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支撑给灾后海南农民打下“强心剂”

  无人机在文昌公坡镇一处水稻田里施药。

  胡椒专家杨建峰到翁田镇指导农户生产。

  9月12日,超强台风“摩羯”已过境,在文昌公坡镇水北村的一片“公坡香米”水稻田里,植保无人机来回喷洒农药。稻田的一旁,基地负责人王婷舒了一口气。“无人机施药施肥效率高,抢抓了复产的黄金期。”王婷说,2000余亩“公坡香米”稻田处于分蘖期,超强台风后水稻叶片遭到损伤,易发细菌性病害,有了植保无人机的高效作业,让复产底气更足。有了科技的加持以及灾后的积极管理,受灾的2000余亩稻田可以恢复生产。

  超强台风过境,在技术力量的支撑下,海南农业展现十足韧性,正逐步恢复生机。

  □南国都市报记者易帆文/图

  专家来了,无人机来了

  农户心里有底了

  9月12日在“公坡香米”种植地里,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省植物保护总站专家赶赴田间地头开展灾后复产技术指导,省植物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李涛仔细查看了水稻受灾情况后说:“这一片稻田处于水稻分蘖期,植株虽不易倒伏,但叶片受到损害容易被细菌侵害,所以要特别防治细菌性病害。”在一旁的农户连连点头,这几天他们遵循专家的指导,对被水淹的田块持续排水,以免水稻根部腐坏。

  超强台风肆虐后,文昌乡镇几乎没有通信信号,要复产人手不足,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省农业农村厅紧急从各市县抽调植保无人机前往文昌支援,“专家和物资都来得非常及时,我们受灾的2000余亩水稻有救了。”王婷说,连日来,基地的水稻田通过无人机抓紧追肥施药,复产工作有序开展。

  在文昌公坡镇水北村,文昌鸡养殖户韩少利前几日还垂头丧气。超强台风过境,鸡舍里10000只文昌鸡损失过半,简易的鸡舍也被风夷为平地。

  9月9日下午,畜牧专家的到来给韩少利重振信心。“因灾致死的文昌鸡填埋点要远离水源,避免细菌病毒传染给其他鸡。”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技专家黄春丽说完,很快打开生石灰袋子在填埋点铺洒,“要做好无害化处理,消杀后才能避免传染。”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场得到及时科学消杀,“被风打趴的鸡舍框架已经扶正,棚顶也遮盖了简易布。”韩少利说,再过几天他打算再进一批鸡苗补栏生产。

  连日来,海南一家社会化服务公司服务小队马不停蹄,操作无人机对文昌鸡养殖场及时、高效消杀。“文昌鸡是当地大部分农户的生计,消杀及时到位就能让他们减少一些损失。”该公司负责人邓家剑说,台风过后,该公司50架植保无人机全力支援文昌农业复产,服务小队几乎从早干到晚。

  在海口市郊苍西村的常年叶菜种植基地内,菜农林玉柳已经播种下了台风后的第一批通心菜种子,再过20天这批叶菜将供应上市。林玉柳说,此次超强台风来临前,农技专家就到田头指导农户抢收,减少了一大部分损失。台风过境的第二天,农技专家及时赶赴菜地,指导菜农消杀、深翻土壤,科学指导让农户复产按下了加速键。

  新生产模式新技术

  农民心里有望了

  9月13日,文昌翁田镇大幅村还未通上水电,农户吴祝敏夫妇和儿子吴标在风灾后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们抓紧把遭了灾的20亩胡椒扶正,并修剪受伤的胡椒藤蔓枝条。为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吴标将专家所说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希望能为来年的胡椒季多争取一些产量。尽管如此,胡椒管护耗费人力,成本大,连续7天来一家人仅抢救了5亩地。

  “有点干不动了。”吴标笑着说,10年前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家里的胡椒也同样是完全遭了灾,那年父母亲才50岁,有足够的力气补种胡椒苗。此次超强台风再次来袭,胡椒地再次受到重创。在外地上班的吴标放不下家里的父母,在台风过境的第二天匆忙赶回家中抢救农作物。但面对年长的父母亲、人工费用高企、效率低下的生产现状,吴标将自己思考多天的问题抛向了农技专家:胡椒能否创新生产模式,减少风灾损害并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回答,“运用宽行窄株机械化套种模式,田里间种槟榔等作物,可防风减灾,还可运用小型设备为胡椒施肥,极大节省人工成本。”

  事实上,胡椒的经济周期长,在日常的管养中需要肥料的供给。而传统的种植模式只能靠人工施肥,杨建峰介绍,要挖坑、施肥、再回填,一个壮年劳动力一天也只能干20株胡椒,而这些工作量运用机械仅约20分钟就能完成。

  这样的胡椒新的生产模式已在琼海大路镇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成功试行,今年,专家们把新的生产模式推广到胡椒的主产区海口大坡镇。“今年刚种下了50亩胡椒苗,计划推广到200亩。”杨建峰说,相信在未来5年,海南胡椒的生产方式将发展改变。

  听完杨建峰的介绍,吴标心里再燃起生产的信心。他决定这次风灾后到琼海、大坡等示范基地去学习新生产模式新技术,为自家胡椒地未来的生产蹚出一条新道路。新生产模式让农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农民实实在在受惠。

  风灾之后,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养殖的东星斑陆续上市。水产养殖“上楼”模式经受住了超强台风的考验,恒温恒湿的养殖工厂内,东星斑安然度过台风天,这样的新生产模式给养殖户带来了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特别关注
   第004版:特別关注
   第006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7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第008版:关注2024海报集团金秋车展
科技支撑给灾后海南农民打下“强心剂”
灾后首批东星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