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8日讯(记者 余育桑)韩国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时隔法国之行5个月,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受邀参加韩国济州岛的耽罗文化节。孩子们首次在韩国的舞台上,演唱改编过的韩语歌曲《希望》,用歌声述说着中韩两国深厚的友谊。
演出当天,济州岛上空下起绵绵细雨,20名五指山童声黎苗合唱团的孩子们身着色彩鲜艳的黎锦和苗绣服装,头戴黎族银饰和苗族头巾,来到舞台中央。随着悠扬的旋律在雨中响起,孩子们的歌声纯真无邪,穿透了雨幕,直抵人心,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
合唱团的音乐指导老师刘旻介绍,本次赴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孩子们准备了《久久不见久久见》《水满谣》等四首具有海南地域风情的歌曲。同时,孩子们首次在舞台上演唱韩语歌曲《希望》,这成为本次演出的重头戏。
“《希望》这首韩语歌曲不仅展示了孩子们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和音乐创造力,也为中韩两国人民的心灵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刘旻说道,《希望》在中韩两国民间传唱度较高,歌词中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符合两国人民在艺术方面的追求和审美。
在赴韩开展文化交流前,五指山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开始紧张的练习韩语。相比法国之行,此次赴韩开展文化交流前的准备时间略显仓促,不过好在孩子们凭借长期的演出经验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顺利完成韩语歌曲《希望》的演出训练。
“当时孩子们学习韩语的时候是通过歌曲《希望》音译教学,只教了两天,孩子们大多数都会演唱了。”海口经济学院南海音乐学院的韩语老师魏然说,孩子们长期的音乐训练,对学习外语歌曲有着天然的优势。孩子们学唱《希望》的时候,先是理解歌词中的含义,慢慢地开始模仿歌曲中的发音,这种无意识的“语言游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觉敏感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言感知力。
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连接,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让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碰撞,激起孩子们和韩国人民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来到济州岛后,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和海洋馆,感受到了和法国不一样的文化。”合唱团成员王茹涵说。
济州特别自治道厅文化体育教育局文化政策课主务官金宗昱表示,第一次看到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的演出很震撼,他们用歌声传递了两地的友谊,也通过歌声认识了五指山,有时间也会去海南看一看。
“无论是去法国还是去韩国,我们都希望把中国的文化和五指山的民族风情,用歌声传播得更远,让文化和音乐相互融合,让全世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喜欢上中国,喜欢上五指山。”刘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