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同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在全省各地同步挂牌,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拉开了序幕。
2020年至2023年,海南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在营收、税收、固投方面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4%、20%、24%,其中营收在2021年、2023年先后迈上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近年来,全省自贸港重点园区在应对多重挑战中实现了市场主体加速聚集、有效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蓬勃展开。
从0到11到13,自贸港重点园区发展成型成势。未来,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将如何发展?重点园区如何在省内“挑大梁”并努力“领跑”全国,走出一条海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进阶之路?
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何以成为经济“强引擎”?
作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样板区”和“试验田”,自贸港重点园区在自贸港建设中有力地支撑全省GDP的增长、支持产业、税收和投资的增长。
据统计,2021年—2023年,自贸港重点园区实现增加值961.04亿元、1271.45亿元、1570.69亿元,分别增长20.5%、9.8%、22.9%,比同期全省GDP增速高9.3、9.6、13.7个百分点,分别占全省GDP的17.4%、18.6%、20.8%,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
重点园区何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军”?
“自贸港重点园区通过政策红利、制度优势、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和人才吸引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海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品牌研究院院长童泽林认为,重点园区以新质生产力为路径,以制度创新为要素,以对外开放为方式,以产城融合为保障,持续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不仅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更激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为自贸港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海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流入。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贸港重点园区发展阶段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匹配,是全省经济的“主战场”“主引擎”,目前正处于体制机制逐步理顺、产业方向更加明晰的建设初期,与经济指标较快增长、产业聚集加快成群的快速成长期并存的发展机遇期。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何抓紧发展机遇的黄金期?专家认为,海南应聚焦自贸港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挖掘区位优势潜力,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园区,探索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
“海南拥有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支持,‘五自由一安全有序’加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助于汇聚国内国外两种要素,持续吸引国内外企业来琼投资兴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底气”主要体现在政策优势,其次是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枢纽,为贸易往来提供便利。
创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和投融资运营机制是重点园区发展的“牛鼻子”。海南已有重点园区迈开探索的脚步:海口江东新区在融资方面不断拓宽渠道,2023年,首个互联网产业基金“海口市智慧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成功备案,首期资金规模1亿元人民币,助力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在环评承诺备案制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试行环评打捆审批,实现企业多项目“一本报告、一次申报、一次公示、一次评审、一批办结”,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
海南如何用好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优势,创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和投融资运营机制?童泽林建议,重点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或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持续推动园区转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怎么进阶?
在采访中,部分重点园区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园区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政策红利有待进一步充分释放,产业政策仍需细化,并加强产业的配套建设,提升园区对国内外企业的吸引力。此外,在招商中,许多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期待海南自贸港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
未来,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将如何“进阶”发展?
“海南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优惠政策,持续降低重点园区内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提升园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吸引力。”李世杰建议,海南要持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省内重点园区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与境内外知名自由贸易区或产业园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等地区的产业园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海南将针对重点园区制定更具科学性、导向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并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推动一批开发低效、布局分散、产业同质的园区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方向调整,建立以亩均效益、集聚集约、增量增速、减污降碳为主的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提升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布局及竞争力,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增强政策效果。
“海南要加强区域协同、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童泽林建议,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南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农业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未来园区要聚焦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提升园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此外,重点园区在构建产业链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包括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孵化器、加速器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南在提升园区投融资能力方面,将做大园区平台公司资金流量和资产规模,提高信用评级,强化金融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以基金、信贷、债券、保险等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招商机制上,将聚焦园区主导产业,落实“链长制”招商责任。此外,海南将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机制、权责机制、财政预算及利益分享机制,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增强留人育人举措,努力将重点园区打造成为海南新质生产力“样板间”和高品质现代城市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区。
记者手记
培育新质生产力
搭建发展的广阔舞台
在海南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自贸港重点园区正稳步崛起,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战场”。近日,记者深入这些园区,见证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织出的壮丽图景。
如今,海南着力聚焦“五个图强”发展,为自贸港重点园区提供了先驱思路,描绘了发展路径。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31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集聚于此,众多深海产学研“国家队”“主力军”也纷纷进驻;
在文昌国际航天城,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首发,700多家航天类企业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落地,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在东方临港产业园,全球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叶片成功下线,推动海南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助力海南能源结构愈发向“绿”深行;
在海南生态软件园与海口复兴城产业园,众多国内游戏以及游戏产业链技术企业成功“出海”,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
诸多新质生产力在重点园区落地生花的背后,是海南着力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的历史必然。对于海南而言,重点园区不仅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省内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自贸港重点园区能够成为引领海南乃至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展示自贸港发展的“蓬勃之姿”。(记者 王子遥)
旅游“融”入园区
这里成为打卡地
“我要在这个座椅上拍照,一定要把这个花艺造型拍出来。”记者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采访时,两位来自山西的游客正在霸王茶姬店门前拍照。她们说:“我们是看社交平台上其他人的照片而来的,这个园区很多地方都很出片。”
的确,海口复兴城坐落于海口湾之滨,海风吹拂,椰影婆娑,景色优美,不仅吸引园区人才下班后流连忘返,也吸引不少游客争相前来,用镜头捕捉落日,用身心感受海风。
来海南旅游,不妨留出时间到各大园区“打卡”——在不少社交平台,记者都看到了网友类似的留言。打卡美景,打卡美食,打卡茶饮,打卡风格建筑……园区以时尚与活力,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聚集地。
园区成为旅游热门地。这一切,离不开近年来各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设。集聚产业的同时,建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各园区没少花心思,不仅以生态为底色,打造园区优美环境,还不断以高标准高品质建设相关配套,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城融合之下不断发展的园区,旅游业也正在“融”进来。(记者 任桐)
制度创新发力
带来强内驱力
“制度创新力”是什么?它在发展中有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入驻企业等,寻找答案。在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规模不断增加;在崖州湾科技城,南繁作物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药械数量频频刷新……一个个生动发展案例的背后,体现了“制度创新力”带来的强内驱力,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机和韧性。记者也在采访中感受到,重点园区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海南自贸港,一定是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用制度创新夯实发展底座,也让重点园区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有信心和底气。(记者 谭琦)
海南“大门”越开越大
满满的“国际范儿”
“当前的海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敞开怀抱迎接来自世界的商业伙伴。”这是采访期间,记者听到来自重点园区诸多企业的声音。
企业家对市场的嗅觉最为敏锐,对环境的变化也最为敏感。在各大产业园区,新的元素在不断涌动,新的制度在不断创造积累,处处澎湃着开放的力量。留学、度假、投资……伴随一系列自贸港政策落地,海南最大限度地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顺畅流动,让来自全世界的企业感受到海南的“国际范儿”。
走访各大园区可以发现,企业都在围绕贸易、投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改革探索;同时,也竞相拓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广度和深度,丰富自贸港政策应用场景,扩大红利效应。
不少重点园区负责人坦言,高水平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鲜明旗帜、核心战略,重点园区作为推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应该持续探索扩大开放新途径,当好排头兵。
一粒良种,可以播撒希望;一株新苗,可以长成大树。企业期待自贸港各项政策能够再扩容、再加码、再升级,期待更多政策红利在自贸港加速释放,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 汪慧)
总策划:周元
策划:纪燕玲
统筹:肖小冰、陈明文、陈声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