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353.01亿元,
增长5.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
成为全省第6个突破20亿元大关的市县
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157.6亿元
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100亿元,
已落地项目28个,
项目签约率创历年新高
外贸成就
货物进出口154.94亿元,
增长132.4%
服务进出口3.87亿元,
增长261.64%
旅游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902.87万人次,增长7.42%
旅游总收入82.29亿元,增长14.55%
生态建设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3%
新增红树林超4300亩
民生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3677人
新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890个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579个;
谋划日月湾片区等标志性重点项目166个,完成投资154.7亿元;
创建全省首个免税体育用品专区,免税销售额5.4亿元,增长17%;
发放1300万元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1.7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林下经济面积达2.6万亩,咖啡产业年产值达5.6亿元,
东山羊、兴隆咖啡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累计培育各类创新主体75家,完成工业投资24.5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1.9%;
石梅湾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0余项体育赛事落地;
乌场一级渔港投入运营,新增深海网箱养殖用海5300余亩;
渔业产值42亿元,增长20%。
发展活力更加突显
打造准入即准营、审管法信等5个全省领先的标志性营商环境项目,
营商环境问题办结率超九成;
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183项事项纳入“无证明城市”管理;
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器管三资”试点,
实现资金、资源、资产信息均“链上可见”;
R&D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位列全省第四;
技术合同交易额超4500万元。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图斑整改销号任务,
小海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完成收集治理,水质总体保持在三类以上;
完成8个行政村和3条黑臭水体治理,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任务;
新推广新能源汽车1982辆;
新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分别达75%和90%。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累计投入2.43亿元推进乡村振兴,
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099元,增长10.7%;
G223大茂至长丰段改建工程竣工,新铺设供水管网168公里,5G网络通达率95.97%;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户厕防渗漏改造全部竣工,新增和美乡村13个。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5分钟-10分钟急救圈”网络基本建成,实现镇镇均有急救点;
0-3岁婴幼儿照护中心、市疾控中心实验楼完工;
13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发放各类民生补助资金11.69亿元;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2900余套安居房竣工。
社会大局更加安定
严厉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立案查处“三无”船舶27起;
145天“0”刑事警情,连续五年较大(含)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
全省首个海陆空公共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6.5%、7.5%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3550人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 抓好8方面29项工作
聚焦思想解放
深度挖掘高质量发展新潜能
1.转变思想观念
2.破解发展难题
3.强化责任担当
聚焦改革创新
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助推全岛封关运作
5.深化改革增添效能
6.迈出对外开放新步伐
7.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聚焦投资消费
持续激发经济增长新潜力
8.全力攻坚招商引资
9.全力攻坚项目投资
10.全力攻坚扩大消费
11.全力攻坚营商环境优化
聚焦产业集群
全面夯实产业升级新支撑
12.打造国家级的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13.打造综合性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
14.打造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的先行区
15.打造高品质的产业综合园区
聚焦内涵品质
着力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1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7.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8.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绿色发展
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19.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21.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民生关切
奋力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22.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23.促进教育提质发展
24.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25.持续完善社会保障
26.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聚焦底线安全
全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新环境
27.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风险
28.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
29.持之以恒抓好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