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13载针线牵山海 五颜六色围巾送至28省份山里娃娃~~~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3载针线牵山海 五颜六色围巾送至28省份山里娃娃

2万多名海大学子织就“温暖网”

  海南大学爱心艺术团的学生们为山区孩子织“爱心围巾”。记者 李昊 摄

  赵红亮老师和学生们,通过视频连线与十八洞小学的同学们交流。记者 李昊 摄

  甘肃省一所小学的学生们收到海大学子寄来的围巾。(受访者供图)

  2月28日清晨六点,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被晨雾轻轻笼住,山风掠过层叠梯田时还裹着银簪似的寒气。

  十八洞小学的孩子们踏上青石板路赶往学校,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围巾角上晃着不同的动物图案,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显得灵动又可爱。

  没人想到,这些带着咸湿气息的围巾,竟来自一千公里外的海南大学。更不会想到,这场跨越山海的温暖,早在13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

  针尖上的海风

  2012年,赵红亮来到海南大学任教,并担任学校爱心艺术团的指导老师,多年热心公益的他曾获2012年度“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如何发起一场适合大学生参与的爱心活动,是他想了很久的事情。

  “我出生在拥军家庭,从小深受父母的影响,一直希望能多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赵红亮记得,小时候家里总堆着毛线团。家里长辈说,针脚密实才能挡住寒风。

  “织围巾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又能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还能锻炼大家的耐心和韧性,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挺适合大学生参与的。”于是,赵红亮便将这一想法说与学生们听。

  “我们给山里娃娃织围巾吧?”“好!”没想到,这个想法点燃了年轻学子们的热情。自此,赵红亮在学校发起了“爱心围巾”编织活动,由爱心艺术团的成员采购毛线、棒针,免费发放给参与活动的同学。

  没过多久,毛线与棒针便被一抢而光,甚至有部分同学自己带着毛线过来,和大家一起织围巾。不仅如此,不少男同学也纷纷加入其中,有的甚至翻出教程视频,施展手艺为山村孩子送温暖。

  彼时的爱心艺术团成员不会想到,这些棒针和线团,会在13年后织就一张覆盖28个省份的“温暖网”。

  2012年1月,第一批载满了100多条由海大学生编织的爱心围巾寄到了西藏墨脱县。包裹上凝结的冰碴里,藏着海风捎来的温度。

  时光里的线团

  这么偏远的地方,学生们究竟是如何找到的?

  “每年一到儿童节和教师节,很多新闻会报道偏远山区学校和老师的信息,我们就顺藤摸瓜,找到这些学校的地址,把围巾寄过去。”

  赵红亮仍清晰地记得,有一年秋天,海南大学城西校区的学生们准备将织好的围巾打包送往邮局。而邮局离学校有5、6里路,一位同学先去探了路。

  然而,就在同学们将织好的围巾集体送往邮局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先前探好的路“扑了空”,大家迷失在雨中,转了好几个圈才找到邮局。

  雨水顺着发梢往同学们的脖子里灌,一个个装满围巾的袋子却被裹得严严实实。“这些孩子自己淋着雨,倒把围巾护得周全。”赵红亮的眼眶泛了红。

  类似的故事在十三载春秋里不断重演。一届又一届的海大学子让“爱心围巾”编织活动变成了校园新景,也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回忆。

  “参与活动的学生虽多,会织围巾的人却寥寥无几。于是,大家开始互帮互助,爱心艺术团项目组给大家进行技能培训,会织围巾的同学则帮忙纠正其他人的手法。”爱心艺术团会长乔意菲笑着说,自己也是从一个织围巾的“小白”成长起来的。

  “对我来说织围巾最难的就是起针,一直反复拆了又重新织。”海南大学大三学生闫锴焜是爱心艺术团的一名成员,他坦言,虽然有感到麻烦的时候,但从来没想过放弃。“一想到这些围巾要送给偏远山区的小孩子们,就觉得没有什么不坚持做下去的理由。”

  拥有同样烦恼的还有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尤新宇。“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太难了,我用了一周才学会完整地织下来。”他表示,即使有时重复性的动作会令自己感到烦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反而变得越来越有耐心。

  “于我而言,织围巾给孩子们就跟拆盲盒一样,不知道我的围巾会送到哪里,送到哪个孩子的手中,但也因为这样,让我对织围巾这件事多了一丝期待。”尤新宇说。

  如今,一年一度的“爱心围巾”编织活动已经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默契。许多围巾“小白”们也已经可以熟练地编织出点缀着一个个可爱动物图案的围巾,温暖着远方一颗颗稚嫩的童心。

  山那边的回响

  2021年寒冬的寻常早晨,十八洞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箱没有署名的包裹。

  包裹上没有寄件人的名字,只有一条条厚实的围巾,上面贴着一张张祝福卡片:“小朋友,愿你心怀梦想追逐希望,未来可期,梦想成真!”“亲爱的小朋友,快乐生活,慢慢长大!希望你永远没有烦恼!”“你长着一双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这突如其来的礼物,把小朋友们“砸”得幸福又快乐。

  “刚收到围巾的时候很惊喜,也很好奇,这是我们第一次收到这样特殊的礼物。”十八洞小学校长蒲力涛回忆道。

  他想起,2018年赵红亮老师曾向自己咨询过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便赶忙给他打了电话。

  “确认是海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编织的围巾后,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孩子们,大家都很感动。”

  收到礼物的孩子们有的激动地拿起围巾仔细端详,有的把脸埋进毛茸茸的围巾里,有的则争抢着看卡片里都写了些什么……看到卡片里写满了勉励自己要好好读书的话语后,孩子们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有机会去海南,见一见给自己织围巾的哥哥姐姐们。

  在河南驻马店韩集镇小李庄小学,王倩倩老师拍下孩子们系着新围巾的图片和视频。画面里,五颜六色的围巾被风吹得微微晃动,像极了春日的花田。

  这让不少海大学子感慨:“原来我们织进去的阳光,真的会滋养花儿开出花。”

  十三年间,2万多名海大学子接力编织围巾,500多个包裹翻山越岭,“飞”向了黑龙江、贵州、河南、云南、甘肃、新疆、西藏等400多个偏远乡村的小学。

  “每次收到孩子们的回信或视频回复,就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的决心。”尤新宇说。

  “孩子们的回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希望我们能将温暖传递到更远的远方。”海南大学爱心艺术团副会长陈静怡表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爱心围巾”编织活动中,还吸引了不少留学生也加入其中。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候鸟老人、教师家属也主动参与了这项活动,一起为爱心助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这项公益活动,不仅是给偏远山区的孩子,还会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乔意菲说。

  暮色中的海大校园,新一批围巾正在收针……针尖挑起的每一根线,都在此刻化作横跨山海的星河。

  2万多名海大学子,用13年时光“编织”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温暖注脚,而这份温暖,正从海南出发,传向更远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13载针线牵山海 五颜六色围巾送至28省份山里娃娃~~~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阔步新征程 潮涌谱新篇
   第003版:阔步新征程 潮涌谱新篇
   第004版:阔步新征程 潮涌谱新篇
   第005版:阔步新征程 潮涌谱新篇
   第006版:特别关注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感动海南的身边好人
   第010版:果然有种
   第011版:探访海南百万村
   第012版:文化中国行
   第013版:国内新闻
   第014版:国内新闻
   第015版:国际新闻
   第016版:习作
2万多名海大学子织就“温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