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3月30日讯(记者 易帆 实习生 李英权)鸡妈妈们在椰子树下奔跑,在沙地里刨食,或者飞上树枝慵懒地晒太阳……在文昌市文教镇一处蛋鸡养殖场内,母鸡并非像笼养模式般“鸡蛋工厂”流水线上产蛋,而是从蛋鸡的生活习性出发,给它们一定的活动空间,让蛋鸡享“福”,产更健康的蛋。这样非笼养、可生食的品质鸡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近日,记者走进海南鑫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文昌文教镇的非笼养蛋鸡养殖场,在划定的活动场所内,蛋鸡们自由跑动,啄食小虫和白花草,鸡妈妈们鸡冠红亮,羽毛有光泽。
“在这里蛋鸡们得到很好的照顾,它们每天早上产完蛋,下午就从鸡舍出来自由活动,直到天黑再回到鸡舍。”该企业负责人郑松青向记者介绍,非笼养养殖系统涵盖单层平养和自由散养模式,让蛋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又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走进鸡舍,自动化智能饲喂集蛋设施映入眼帘,单层网上平养模式,搭配了精心设置的沙浴池、栖架,满足了鸡群刨食、休憩、磨爪等自然行为需求。在蛋鸡的喂养饲料上,除喂养无抗饲料外,还给蛋鸡喂养椰蓉、白花草、黑水虻等食物,让蛋鸡吃得营养、健康。
今年68岁的郑松青在海南蛋鸡养殖行业耕耘了30余年。2017年,他投资在文昌建设了一个50万羽的规模化笼养蛋鸡养殖场。“笼养蛋鸡最大的优势是高效率的集约化工业生产,更加节约土地和成本。但短板也很突出,养殖密度高,蛋鸡失去活动空间只能站着或蹲着,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郑松青说。
如何能让蛋鸡“快乐”地产蛋,产出更健康更有品质的蛋,郑松青开始学习摸索规模化非笼养,2024年,他在文教镇建设3栋非笼养鸡舍。如今,养殖场已经建成了6栋鸡舍,存栏蛋鸡约2万羽,每天产出近1万枚鸡蛋。今年2月份,该蛋鸡养殖场获得蛋鸡养殖行业标准“非笼养鸡蛋专业认证”,成为海南首个规模化非笼养蛋鸡养殖场。这样非笼养、可生食的品质鸡蛋,很快成为海南本土鸡蛋市场的抢手货,每天新鲜产出的鸡蛋通过电商平台售空,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随着动物科学和动物福利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内非笼养蛋鸡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但现代化、规模化的非笼养系统技术管理仍需要技术攻关。在郑松青看来,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开展蛋鸡在林下放养。比如在椰子林下建设非笼养鸡舍,可通过销售椰子、回收椰蓉以喂养蛋鸡,鸡粪回收利用养殖黑水虻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打造绿色循环农业。
当前,郑松青还通过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探索适合海南的蛋鸡非笼养技术标准,他计划到2028年将非笼养蛋鸡养殖规模扩大至50万羽,并计划打造集动物福利养殖、文旅、科研和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