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4版)
健全行业规范
用标准体系“链”上全产业
事实上,海南糟粕醋要从一碗地方酸汤,壮大成为一条可复制的产业链,制定与完善一系列规则规范,必不可少。
以国内现已家喻户晓的柳州螺蛳粉为例,柳州便是依靠持续完善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来推动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标准体系能精细到什么地步?
2024年,广西柳州制定发布团体标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配料包通用规范》,对预包装螺蛳粉产品的配料、配比等相关要求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柳州还大力推动螺蛳粉原材料《干米粉条(线)》等相关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共延伸出6个子体系,总计570项标准。
据海南省政协调研数据,2024年全年,海南糟粕醋行业产值约为1亿元,而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产值达759.6亿元,海南糟粕醋产业拥有巨大的潜力与增长空间。
“海南糟粕醋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从地方特色向全国品牌跃迁的关键阶段,需要以工业化思维破解小作坊困局,以全产业链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自由贸易港(区)专委会会长宋向清建议,海南可探索由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制定海南糟粕醋生产技术规范,明确原料配比,如酒糟发酵比例、辣度阈值、发酵工艺等。同时,省内的糟粕醋企业可成立海南省糟粕醋行业协会,抱团发展,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授予海南糟粕醋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定期公示抽检结果,淘汰劣质产品等。此外,协会还可以联合高校开设发酵技术培训班,通过业内互助解决中小微企业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在宋向清看来,海南糟粕醋产业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革命,应通过政府定标准、建平台,企业抓创新、拓市场,协会强自律、促协同,共同推动糟粕醋成为海南特色美食的又一张新名片。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相比螺蛳粉、沙县小吃等国内成名已久的美食小吃,海南糟粕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糟粕醋想要‘出圈’,政策端的加持、行业协会的赋能、产业端的努力需要形成合力,但最关键在于消费端,谁买单谁说了算。”朱丹蓬表示,糟粕醋是颇具海南地方特色的美食,如今也有从地方IP走向全国品牌的趋势。但是从市场认知度的角度来看,让消费者从认识,到认知,再到最终的认可,这三个维度跨越,需要经历漫长的品牌建设和打造。
“推动糟粕醋‘出圈’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各方从全链条共同推动,不懈推广与探索。”朱丹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