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起步晚,步子快,探索“海上风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步晚,步子快,探索“海上风电+”

海南海上风电蓝海掘金路

  大唐海南CZ3海上风电项目。(资料图)

  近日,在距离临高25公里的大海之中,一片由海上风机组成“森林”巍然屹立,迎风飞速转动的叶片不断地发出清洁的电力,为海南低碳岛贡献着持续的绿色“动能”。

  去年底至今,海南多个海上风电场实现投产并网,推动海南海上风电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各能源企业已开始依托风电场探索“海上风电+”产业融合,政府部门也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让这一起步虽晚的能源产业在海南的发展步伐愈发加快。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多家能源企业落子海南

  “大风扇”转出绿电

  风从海上来,也为海南奏响了产业活力之歌。

  “风机各运行参数正常,正稳定运行。”近日,在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陆上集控中心指挥部内,值班员从远海监控画面实时监测海上风机的运行情况。

  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项目是国家能源局批复《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中“十四五”建设投产项目之一,作为海南省“十四五”首批重点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投资计划。2023年12月5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于去年12月27日正式投产并网,发出了海南第一度海上绿电。

  “今年上半年,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整体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场站累计并网发电量4.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3.42万吨。“自去年发出第一度海上绿电以来,风场内风机的可利用率高达98.96%,单日最高发电量达1057万千瓦时。今年的一号台风‘蝴蝶’曾从风场正面掠过,也检验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今年上半年,海南风电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南风力发电总量较上年同比增长3.3倍;海南电网公司数据则进一步明确,截至今年7月,海南已累计实现海上风电新增并网217万千瓦,并网总发电量9.71亿千瓦时,有效保障了省内新能源消纳。

  “目前海南已完成华能临高CZ1海上风电、华能隆华海风场#1风机群等3座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并网总发电量9.7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9.1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56万吨。”海南电网相关负责人说,“从保障全省电力供应的角度,特别是用电晚高峰期间,海上风电的稳定‘出力’,是电网运行重要的调峰电源,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大能源保障。”

  如今,华能、大唐、申能、中海油等能源企业已纷纷落子海南。在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百余公里的另一处海域,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下称“大唐风电项目”)一场址60台巨型风机叶片正迎风缓缓旋转。这60台风机主机全部在洋浦本地生产,为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地投产”创造了重要条件。“海南省有近5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可开发,且依托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海上风电产业不仅面向海南,更是走向东南亚、走向全球的一个窗口。”大唐海南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

  政策为海上风电产业

  编织发展“路线图”

  在业界看来,发展海上风电之于海南,既是自然禀赋,又具有现实意义。

  从自然禀赋看,华能海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面环海、海域辽阔的海南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南西部海域,13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能达到每秒8米左右,且海域破坏性风速少,潮差和波浪也相对较小,区域海床地质稳定,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近海风能资源的自然条件。其次,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区位优势明显,也有助于风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

  而从现实意义上看,海上风电也十分契合海南建设清洁能源岛以及低碳岛的发展定位。

  “海上风电作为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其绿色价值体现在能源替代效应、生态保护特性以及资源可持续性三个维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自由贸易港(区)专委会会长宋向清表示,海上风电可替代标煤发电减排二氧化碳,有利于海南绿色发展,实现向“绿”图强;同时,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机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干扰,且不占用陆地稀缺土地资源,尤其适合海南这样的生态敏感岛屿;常年吹动的海风更是为海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来源,具备资源可持续性。

  近年来,坚持生态立省的海南也在着力通过政策引领,为海上风电产业保驾护航。继去年将海上风电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明确提出“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带动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在今年1月26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海南省2025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共有6个海上风电项目名列其中,总投资金额超741万元,总装机容量达440万千瓦。

  今年下半年,政策为海南海上风电产业编织的发展“路线图”更是进一步明晰。今年7月10日发布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成零碳能源系统,海上风电与光伏发电共同解决省内60%-70%的电量需求,规划开发海上风电约24GW(吉瓦,装机容量单位);7月28日发布的《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则明确,到2027年,海南将依托环岛西线海上风电资源,推动昌江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25亿元,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87%。

  “海上风电除了为海南贡献电能外,还有着巨大的产业价值。”宋向清称,海上风电的发展有利于海南能源结构重构,推动海南“清洁能源岛2.0”升级,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同时,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可带动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运维服务等领域发展,有利于激活海南经济引擎;此外,海上风电产业以及相关“海上风电+绿氢”等融合模式的不断探索,也让海南的国际形象得以塑造,成为向全球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实践的又一窗口。

  借助产业动能,海南积极与头部能源企业加深合作。8月8日,大唐集团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海南海上风电扩新路

  探索“海上风电+”

  如今,诸多能源集团开始探索“海上风电+”多领域产业融合,寻求“延链、扩链、强链”的可能。截至目前,儋州洋浦、东方已形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东方电气、大唐等企业已启动本地化生产10兆瓦风机,实现“海南造、海南用”。

  “通过‘海上风电+’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园区正积极引进主机制造、运维船等更多上下游产业入驻,截至目前已为当地创造价值超100亿元。”记者从大唐海南公司方面了解到,该公司正以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为依托,建立“主机厂-零部件商-施工方”协同创新机制,已有东方风电、远景能源、亨通海缆、海南环一智能环保等一批链内企业入驻产业园。从“海上风电+”的角度,该公司还在积极联合下游企业探索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的生产闭环,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与跨区域输送的关键载体,正从技术研发阶段迈向产业化落地。

  在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华能集团则在项目场址内启动建设风光同场示范项目,探索深远海养殖的发展路径。“我们正在联合有关院所开展风光同场项目示范平台和风渔融合养殖大型养殖网箱的设计方案研究,预计明年可以开工建设。”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海上风电的产业链不断扩大,相关“功能性”也在持续扩充。就在近日,海南省地震局在华能集团临高海上风电场完成了海洋地震监测设备安装与数据回传工作,通过利用华能海上风电场基础设施和供电系统,省地震局的地震监测设备获得了持续的电力支持,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高效稳定传输,进一步增强了近海地震监测能力,为完善海洋地震观测网络、提升地震预警和科研能力提供了积极保障。

  “从全国的角度看,海南海上风电产业的起步虽晚,但如今迈步愈快。”在宋向清看来,想要实现“后来居上”,海南可通过实施“链长制”,创新海域使用管理、推动技术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发力,同时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如建立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设立省级海上风电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强化人才培育体系,引导省内高校培育更多“海上风电运维”“海洋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等。“海南正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双轮驱动,在海上风电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宋向清说,“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与跨产业融合,未来海南有望成为海上风电技术策源地与应用示范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起步晚,步子快,探索“海上风电+”~~~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4版:自贸港·人物
   第005版:秘境寻踪
   第006版:民生视线
   第007版:南国+
   第008版:南国产经
   第009版:南国健康
   第010版:南国关注
   第011版:南国学堂活动
   第012版:南国学堂资讯
   第013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4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海南海上风电蓝海掘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