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初,科学家在木星轨道附近,发现了一颗从没见过的小亮点。它飞得飞快,像一支从宇宙深处射来的箭。大家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3I/ATLAS”。自发现以来,它就吸引了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目光。据最新观测,3I/ATLAS将在10月29日左右经过近日点,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之后,它会逐渐远离太阳系,最终重返星际空间。本次发现的这个“星际访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天文学家判定它来自太阳系外?已经发现的三位“星际访客”各自什么来头?
它长什么样子?
“3I/ATLAS”这个名字里,“3”说明它是第三个被确认的太阳系“外星来客”,字母“I”就是英文“星际”的意思,而“ATLAS”是发现它的望远镜的名字。
现在,科学家还在给它“量身高”和“称体重”。目前知道的是:它很可能是一颗小彗星,肚子里装着冰,外面裹着灰尘和石头。当它越来越靠近太阳时,肚子里的冰会变成气体,像开水壶里冒出的白汽,呼地一下冲出来,把它包在一团亮闪闪的“云”里,还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科学家估计,它的冰脑袋直径不到6公里,差不多是6000个小朋友手拉手排成一行的长度。
它从哪儿来?
地球、火星、木星都绕着太阳转,走的是椭圆跑道,像操场上的环形塑胶道。这位小客人却走了一条“双曲线”跑道——就像把一根橡皮筋拉直后猛地弹出去,一去不回头。这说明它根本不是太阳系的原住民,而是从别的星星那里“漂流”来的。它可能在黑黑的宇宙海里独自游了几百万年,今天才路过我们家门口。
它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
刚被发现时,它离太阳还有6.7亿公里,比地球到太阳多4倍多。从那天起,它就一直加速往前冲。今年10月29日左右,它会跑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只剩2亿公里,夹在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那时,它的速度最快,大约每秒68公里。按照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1214公里来算,它只要约17秒钟!不过别担心,它不会撞上地球,最近也会保持2.4亿公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我们能用望远镜看到它吗?
刚发现时,它实在太暗了,就像在一间拉上窗帘的大教室里找一颗掉在地上的芝麻,普通望远镜根本看不见。为了让小朋友明白“暗”有多暗,科学家用“亮度等级”来打比方:最亮的星星是1等,肉眼就能轻松看见;城市夜空里常见的北极星是2等;而18等的亮度,就像那粒芝麻在几百米外,只有大望远镜才能捕捉。现在,它正慢慢变亮,已经从18等升到16等。10月上旬,它会变得更亮,大约14等。14等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有一台学校天文社的小望远镜,在远离城市灯光的郊外,就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小光点,好像夜空中一粒会发光的细沙。可惜,10月底它正好跑到太阳“背后”,太阳就像一盏巨大的探照灯,把它的光完全盖住,地面望远镜就帮不上忙了。等到12月初,它又会在天空另一边出现,那时又可以继续追踪。再过不到三年,它就会飞到海王星轨道之外,彻底离开太阳系,继续它的星际旅行。
离开的时候,它不会把任何行星撞出轨。它最多只留下一点宇宙灰尘,就像客人走时落下的一点点面包屑。
前面两位“星际访客”
是谁?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外星小伙伴来串门。在它之前,科学家已经确认过两位。
第一位是神秘的“奥陌陌”
2017年10月,科学家在夏威夷用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天体,它被命名为“奥陌陌”。奥陌陌的形状很特别,像个雪茄,最长的地方大约有400米。它以每秒87千米的速度飞过太阳,速度非常快,不受太阳引力的束缚,所以科学家们知道它是从太阳系外来的。
奥陌陌有一些很奇怪的地方。它看起来像彗星,但又没有彗尾。科学家们猜测,它可能是一颗彗星,里面的水冰变成了氢气,所以看起来和普通彗星不一样。
新研究显示,奥陌陌可能源自某颗邻近的恒星,原本是一颗富含水冰的彗星,与太阳系的彗星相似,后来因某种原因被弹射出来,进入星际空间。
第二位是带尾巴的“Borisov”
2019年8月底,一位乌克兰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发现了第二位客人。它很快被命名为“2I/Borisov”,其中“2I”就是第二个星际天体的意思。它看起来更像我们熟悉的彗星:圆圆的头,后面拖着一条亮亮的尾巴。科学家用夏威夷的大望远镜给它拍了彩色照片,发现它正在喷出气体和灰尘,非常活跃。它一路亮闪闪地飞过太阳系,被人们亲切地叫做“圣诞彗星”。几个月后,它也飞走了,继续自己的星际漂流。
(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本报记者凌翠云、人工智能小AI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