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天津美术馆里来了一位“90岁”的老朋友——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三毛”。这一天,《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正式开门迎客,70幅真真正正、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原稿第一次走出“保险柜”,和大小朋友们见面。消息一出,展厅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龙,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童年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毛的世界,了解这个经典形象背后的故事。
三毛是谁?
三毛,是漫画里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圆圆的脸,光光的脑袋上倔强地翘着三根毛,小鼻子向上翘,总爱咧嘴笑。他出生在上海,生日是1935年7月28日,算到今年正好90岁。别看年纪大,个头却一直没长,因为他只是画纸上的小人儿。
画三毛的人是谁?
三毛的“爸爸”叫张乐平,出生于1910年,是一位拿画笔当“魔法棒”的爷爷。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地方都不太平,很多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生活非常困难。张爷爷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五味杂陈。于是,他拿起画笔,画出了这个头顶三根毛的瘦小男孩,让三毛去体验那个年代的苦与乐,也算是记录那个年代的苦与乐。
三毛的故事
三毛,是一个跨时代的文化印记。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在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发表。那时候,三毛在报纸上每天连载,大家追着看,边看边笑,边笑又边掉眼泪。后来,张爷爷把三毛的故事编成两大系列:
●《三毛流浪记》
三毛没有爸爸妈妈,一个人流浪街头。他为了生存,卖过报,帮别人推过黄包车,但总是受欺侮,挣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冬天冷了他就披上破麻袋。即便如此,依然乐于助人,大家看完常红着眼眶说:“三毛真坚强!”
●《三毛从军记》
国家有难,三毛扛起比自己还高的大枪,成了“迷你小战士”。钢盔扣在他头上像锅盖,长枪背在背后像旗杆,走着走着就被枪绊个大跟头,闹出不少笑话。可正是这些看似滑稽的画面,让前线的大哥哥们笑出了眼泪,也鼓起了勇气。
看展能看到什么?
这次展览就像一个“时光穿梭机”。
● 原稿墙:70幅黑白画稿挂在墙上,小朋友可以凑得很近,看清张爷爷一笔一笔勾出的线条。画里,三毛有时躲在战壕里擦鼻涕,有时在废墟上放飞一只纸飞机,好像下一秒就要跳出纸面。
●影视展现:展厅里还特别设置影视文献单元,循环播放《三毛从军记》经典电影截图及珍贵影像片段。银幕上的三毛会动会说话,漫画一下子“活”了起来。
展览一直开到9月21日,每天免费开放。只要预约,就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
三毛的新旅程
三毛虽然90岁了,但是并没有“躺平”。出版社叔叔阿姨给他换上彩色新衣,出了典藏版、彩图版、学生版,连法语、意大利语版都飞到国外去。最新推出的《三毛漫画全集》足足有九大本,收了一千多幅漫画,是目前最全的“三毛大合集”。
三毛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这个经典国漫不仅在中国深受欢迎,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什么大家一直喜欢他?
为什么三毛的故事能够经久不衰呢?漫画家郑辛遥说,三毛的艺术魅力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无字漫画,二是艺术精品,三是真情实感。通俗来讲就是,“三毛不说话,只用动作和表情讲故事,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看懂;他的故事里有苦也有甜,就像我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即使个子小,也能有一颗勇敢善良的大心脏。”
另外,三毛的“爸爸”张乐平先生有一颗非常向上、同情弱者的心,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光芒。
所以,90岁的三毛依旧是我们的童年小伙伴。这个暑假,如果你想见见他,就去天津美术馆吧!还有,小朋友们也可以买本《三毛流浪记》来看看噢!
(综合新安晚报、新华社、新华网/本报记者凌翠云、人工智能小AI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