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9月7日讯(记者 路静)9月7日,海南水生野生动物蓝海保育救护中心完成了对海豹“阿侬”的首次体检。初步结果显示,“阿侬”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系雌性未成年个体,当前体重52公斤,目前正在接受专业治疗与营养支持。
体检发现,“阿侬”体表存在多处陈旧性外伤,全身脱毛情况严重,口腔黏膜颜色异常发红,背部和颈部皮肤可见明显紫外线灼伤痕迹,尾鳍有两处趾甲断裂。其粪便呈黄色稀便,镜检提示存在大量杆菌。血液检测结果显示,“阿侬”有轻微脱水,肝功能及心肌酶指标偏高,胆固醇水平也高于正常范围。
据专业兽医团队分析,严重脱毛很可能与海南地区高温气候相关,皮肤灼伤由强烈紫外线照射导致,而腹泻可能与其转运前摄入的食物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送检粪便样本为“阿侬”在9月6日转运途中、未接受投喂的情况下自行排出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此前的健康状况。
下一步,救护中心将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调整饮食配方,加强营养支持,并在饲料中添加胃肠道保护药物以控制腹泻;持续对体外伤口进行清创消毒,促进愈合;适时进行B超检查,评估内脏器官状态并排查胃内异物;同时使用外用皮肤药剂,治疗灼伤部位。
记者将持续关注“送海豹‘阿侬’回家”专项行动进展。
科普一下
来认识“阿侬”和它的朋友们
“海上大熊猫”
陆地行动缓慢,水里游泳“杠杠的”
斑海豹,全称西太平洋斑海豹。
作为唯一能在我国海域内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斑海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海域。
圆溜溜的眼睛,肥嘟嘟的肚子,纺锤状的身体布满褐色斑点,加上呆萌可爱的表情动作,斑海豹圈粉无数。
斑海豹有洄游的繁殖习性,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生物为食,每天要吃相当于自身体重5%至8%的食物。
每年11月至12月,斑海豹洄游至渤海辽东湾,在这里栖息、繁殖,次年1月至3月在冰上产崽,3月至5月逐渐游出渤海。
斑海豹在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履艰难,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动的范围也不大。
别看它们在陆地上动作缓慢,笨拙可爱,但在水中的速度能用每小时近30公里,最快90公里的速度畅游。
休息时候的斑海豹,警惕性很高,甚至睡着了也经常醒来观察四周的动静。
我国海域的斑海豹数量,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据连续观测统计,2021年在辽东湾海域‘旅居’的西太平洋斑海豹为181只,2022年为253只,2023年为302只,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数量较2023年还将有20%左右的增加。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