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心怡
9月1日,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2025学年开学典礼落下帷幕。大一新生李宜洋跟着人群走出会场,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海南比科大德方校长施沃茵教授对于“探索·联结·成长”校训的诠释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在这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资源的大学中,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课堂学习和实习实现快速成长。”对于“留学海南”的新生活,李宜洋充满期待。
作为中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实施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的学校,海南比科大正成为海南教育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海南“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融合:异国“菜谱”遇上本地“灶火”
“大二上学期,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到海南移动指挥中心的信息技术部门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设计。”说起过去两年参与过的项目和实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贺益显得有些“滔滔不绝”。在他的大学生涯中,海南比科大的办学特色“实践嵌入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何谓“实践嵌入式”?“在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参与项目;课堂外,我们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充分地进行实践学习。”海南比科大电子信息学科带头人张丰介绍。按照教学规划,学生们在大一主要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打牢专业学习基础,从大二开始,学生将有一部分时间赴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德国,这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有约200年的积淀与发展。
如果将教学比作烹饪,“实践嵌入式”等境外教育模式和理念便是来自异国的“菜谱”,身处海南自贸港的“厨师”运用本地的“食材”和“灶火”,烹饪出的是一道美味而创新的“融合佳肴”。据了解,海南比科大采用双导师制:学校的专业课理论教师以及企业指导老师相结合,共同帮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海南比科大与疯狂体育、中国联通海南省分公司、魏德米勒集团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几个月前,海南比科大的同学们来到魏德米勒实习,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帮助他们深度融入、加速成长。”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亚太执行副总裁赵鸿钧说。
多样:独立办学与合作办学同绽放
9月1日,在儋州洋浦的永久校址里,贺益开启了他在海南比科大的第三年学习时光,而位于三亚的海南洛桑旅游大学首届新生正在探索他们的校园。继海南比科大之后,第二所境外高校在海南自贸港独立办学的大学于8月31日迎来首届新生。
海南洛桑旅游大学由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申请设立,初期设置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四大本科专业。学校选址三亚海棠湾,依托区域内旅游酒店、免税购物、商务会展等丰富业态,打造集“教学、实践、科研、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境外高校独立办学,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海南更为多见。作为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园办学,目前已入驻国内外知名高校26所,在园师生规模5000余人,累计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9个。
“我们参赛的项目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心血管疾病诊断辅助系统,结合专业知识对接临床需求反馈,最终有效解决了心脏造影图像处理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难题。”说起去年11月和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斩获银奖的经历,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学生谢奕哲回忆。他所学习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引导学生参与真实区域数据分析课题,培养数据驱动的创新思维。
“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的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区域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招生宣传组相关负责人举例,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海南黎苗文化与国际前沿设计理念,服务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舞蹈表演与音乐学专业课程紧密衔接海南文旅产业规划,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输送文化创新力量。
创新:加快汇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
在海南比科大的校园里,德国严谨专注的钻研精神与海南自贸港开放包容的基因相遇相融;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各入驻高校共享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设施,专享特色专项教学科研设施,支持高校间师资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在海南,不同形式的教育创新与改革正不断涌现,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正持续涌入强劲动能。
“今年,试验区将与各入驻高校继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融’的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邹文涛介绍,一方面,加快推动重大创新科研平台项目落地,筹建拔尖技术人才实训培养平台,提升试验区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丰富教育资源。
近日,海南印发《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充分考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和政策优势的基础上,以建设新时代教育强省为目标,以“国际教育创新岛”“智慧教育岛”两个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数字教育新标杆、教育综合改革新引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新样板为发展定位,高质量推动教育强省建设。
《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快汇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推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立法工作;继续引进一批境外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来琼办学,力争境外顶尖高校落地办学;办好已落地的独立办学高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提升计划,实现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翻番。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及海南大学等省属高校培育10个中外合作办学优质项目,引育10个高中阶段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将高水平推进海南教育“走出去”,打造海南教育对外开放特色品牌,加快教育制度集成创新,书写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时代新篇。
(南国都市报9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