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9月21日讯(记者 王康景)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如何加强防治,减轻患者负担和受疾病影响程度,成为重要课题。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圣琼。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这些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坏神经细胞并损害大脑,通常会导致认知功能(即处理思维的能力)退化,其程度超出通常预计的生物衰老后果。
张圣琼介绍,目前,全世界有超过5500万人患痴呆症,每年有近1000万新病例。痴呆症是由影响大脑的各种疾病和损伤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约占病例数的60-70%,也是造成全球老年人能力丧失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疾病重点是预防和控制,尤其是要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张圣琼说,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该病早期表现比较轻,容易被忽视,比如记忆障碍,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会做的事情突然间忘记怎么做,或者忘记为什么要做;语言障碍,说话错误、含糊不清甚至失语;对时间和地点失去定向,不知季节不分白天黑夜等。此外,还会出现乱放东西、社交障碍、图像和空间障碍等。
张圣琼说,当中老年朋友特别是65岁以上人群出现上述症状,且比较频繁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检查和治疗。
“痴呆症的发病有一个进程,第一阶段往往是轻度认知障碍,到了第二阶段进入中度痴呆期,会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等等,第三阶段是重度痴呆,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圣琼说,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这些症状视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没有重视,从而忽略和错过了最佳介入和控制病情时机。
她表示,不同人群的患病率不同,首先是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更应该注意,此外,代谢障碍、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或者氨基酸代谢障碍的患者、酗酒的人以及有吸毒史的人群等,都是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
张圣琼说,以自己在海南的从医经历而言,海南地区的痴呆患者情况有多个特点,比如近年来筛查发现的老年认知损伤比例较高;患病率可能存在地区差异,且女性、高龄、低教育水平者风险相对较高;单身和听力障碍是危险因素,而脑力劳动和富含鱼的饮食可能是保护因素。
不过,目前海南已开始构建包括筛查、诊断、干预和照护支持在内的防治体系,但家庭照护负担和认知仍需加强。
张圣琼说,要摒除对该疾病的错误认知,除了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和诊治外,还须日常加强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很重要。
当确诊时,积极配合医师采取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特殊护理等方式加强疾病控制,延缓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