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的巨匠,不仅以“杨- 米尔斯规范场论”重塑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更以深厚的家国情怀,积极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崛起与进步。
从北京到海南,从清华园到南海之滨,杨振宁与海南大学有着不解的学术情缘。他的精神品格、治学理念、家国情怀等宝贵财富,深深地浸润海大师生,激励着后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 通讯员 傅人意
作学术报告
二十一载春秋激励犹存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他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先生的去世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海南大学原副校长符华儿表示。
时间的指针回溯到2004年11月19日。当天下午,海南大学特聘教授杨振宁先生莅临学校,给全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科技创新与大学生成才”的学术报告。
杨振宁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十年至二十年间,中国科研水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同时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讲述他如何选择物理作为自己毕生研究方向的故事,鼓励大学生年轻一代珍惜现在。
“当时我分管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工作,杨振宁院士在海大这场学术报告现场十分热烈,会间,杨振宁院士显示了他大师级的睿智和风范,4000多名观众对杨振宁院士的发言不时报以热烈掌声。”符华儿回忆,杨振宁院士在会上说,海南大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鼓励在座的同学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必能取得成功。
“杨振宁先生的成就和经历,是对年轻学子最生动的励志教材,他对在场师生的勉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海南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志昕,时任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处外事科科长,参与了杨先生来访接待工作。“这场学术报告,不仅是一场励志的见面会,更是铭刻在亲历者记忆中和海南大学发展史上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判、对教育科研的深切期许,跨越二十余载岁月,如今皆一一应验。”海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刘亮彼时刚毕业两年,他负责对接杨振宁先生在海南的行程。
“这位学贯中西的科学泰斗,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不仅鼓舞了无数年轻学子,更让我坚定了投身教书育人与外事工作的初心。二十一年来,这份力量始终如炬,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刘亮说。
设立奖学金
勉励海大学子“学而知不足”
2005年4月,杨振宁先生在海南大学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资助学校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寄语勉励“学而知不足”。2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每人获得1000元资助。
“那笔1000元的奖学金,在当年足以支撑我两个多月的生活费。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光,让我在困顿中重拾尊严与勇气。”200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祝军说道。
尽管与先生未曾谋面,但先生“人都是要靠自己去闯天下”的教诲,至今仍激励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前行。
“于我而言,这份奖学金不仅解了学费与生活的燃眉之急,更像一场跨越山海的指引——它让我明白,出身的窘迫从不是追梦的桎梏,正如先生当年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终成科学巨擘那般,坚定的信念与踏实的努力才是破局的关键。”2004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冯本赟说道。
他将先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奉为人生信条,立志在金融领域踏实学习,以所学服务社会。
“我的父母是农民,当年这笔奖学金帮助我卸下重担、顺利毕业。”2003级法学专业学生后永芝说,“如今我在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工作,并始终以先生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践行司法初心,坚守岗位,不负先生期许。愿先生安息!”
诚如海大学子所言:先生今已远行,窗外的星辰与先生留在科学苍穹中的定律一样永恒闪烁。人间虽没了先生那温和的声音,可先生燃起的灯,却会一直照亮学子前行。
薪火相传
科学巨擘引领后学笃行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以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描绘物理学的壮丽画卷,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领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种子,也播撒在南海之滨,在海大师生中薪火相传。
“我的博士生导师孙昌璞院士师从杨振宁先生,他提到杨振宁先生平生很看重科学研究中的‘taste’(品味)。”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李勇回忆道:“杨先生曾引用玻尔兹曼‘物理理论有美妙之处’的论断——每位物理学家对这份美妙的感知各异,由此塑造出独特风格,这正是他所言的‘品味’。孙老师还告诫我们要向杨先生学习,争做拥有良好科学品位的科研人员。哪怕会遭遇一定的现实阻力,也要坚持发表精品、不唯‘帽子’。”
“从前,杨先生活在我们身边,是人间迷雾中的灯塔;往后,杨先生活在我们心里,是指引我们探索宇宙星辰的北极星。”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余金龙说道。
余金龙的博士后合作导师翟荟教授师从杨振宁先生。“杨先生关于物理学的‘直觉’和‘品味’,通过翟老师传递给我,塑造了我对于物理学之美的认知。”余金龙说。
余金龙来到海南大学任教后,他指导本科生蔡镇宇的毕业设计就是杨先生感兴趣的“杨单极子的严格解”,该毕业设计被评为2025年海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同时蔡镇宇也顺利被保送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孙昌璞院士攻读研究生。“杨先生离开了我们,但因为有传承,他从不曾也不会远离。”余金龙说。
杨振宁先生曾赠予符华儿副校长一部署名的书《杨振宁传》。书中写道,杨振宁先生在就读西南联大时,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父亲教给他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巨星陨落,这位科学巨匠诚如歌中所唱,殷殷红心,拳拳爱国,醇厚悠长。他在南海之滨播撒的学术种子,和海南大学结下的学术情缘,必将枝繁叶茂,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