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海南一位17岁少女患心肌炎,经过医师4天4夜手术等多举措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此外,青少年儿童因为心肌炎不幸病逝的案例也曾发生。那么,什么是心肌炎?它由什么引起的?会造成哪些症状和后果?该如何防治?记者采访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小莉,来做解答。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什么是心肌炎?有哪些致病因与症状?
董小莉表示,人的心脏本身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泵”,把血液泵向全身所有器官,为器官提供能量,并带走细胞“排泄的废物”(也就是代谢产物)。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肌肉发炎,炎症会导致心脏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甚至坏死,从而影响心脏“泵”的功能而引起各种症状。
“我们门诊上也接诊过一些心肌炎的病例,如果只是少量的细胞受影响,就属于轻症,患者可能几乎没有症状,但是大量心脏细胞受影响时,就会出现‘重症’,心脏的‘泵’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猝死。”董小莉说。
她介绍,导致心肌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也是狭义上人们平时所说的心肌炎。主要的几类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
其中,感染性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一是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以及其他病毒。病毒感染后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者通过触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在杀灭病毒的同时“误伤”心肌细胞;
二是细菌感染,如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会造成心肌炎。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心肌。
此外,某些药物(如一些化疗药物、抗生素)、酒精滥用、重金属中毒、蛇毒或蝎毒等都可能引发中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与感冒、肠胃炎等常见病混淆,这也是其危险之处。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肌受损的范围和位置有关。”董小莉说,典型的症状如胸痛,患者可能感到胸口有压迫感、刺痛或闷痛,有时会误以为是心绞痛;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等,初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严重时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感到气促,甚至无法平躺,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入睡。另外还有极度疲劳、乏力,肢体水肿、心律失常等。
她强调,须特别注意的“警示信号”,关键的一点是在“感冒”或“肠胃炎”之后1-3周内,如果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乏力和累,活动后气短明显喘不上气,胸痛心悸甚至晕厥等情况,很可能就是心肌炎引起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哪些人群相对高发?
董小莉表示,心肌炎大部分是轻症,很多人没有感觉,青少年和中年,尤其是压力大熬夜多的群体容易患病。
具体来说,年轻人是最常见的高发群体。当病毒入侵时,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反应“过度激烈”,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对免疫系统攻击被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造成更严重的心肌细胞自身免疫损伤,导致出现爆发性心肌炎甚至猝死。而且年轻人活动量大、感染后不注意休息甚至带病运动,大大增加心脏负担,进一步增加心肌炎发展为重症的可能。
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孕妇、长期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及有基础病的患者,因为病理或生理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容易被病毒感染,还有某些人携带特定的基因,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在病毒感染后发展为心肌炎。
她表示,最关键诱因是病毒感染后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特别是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应激激素,同时增加心脏负荷,此时病毒更容易侵犯心肌,或引发剧烈的免疫反应;另外,病毒感染后仍然熬夜、加班、劳累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给病毒可乘之机。
因此,无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在患上感冒、流感、肠胃炎等感染性疾病后,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遵循“症状消失后,再休息至少一周才能逐渐恢复运动”的原则,避免给心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如何做好防治措施?
董小莉说,心肌炎是一种需要严肃对待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病常常与一次看似普通的病毒感染相关联。
具体建议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警惕:“感冒”或“肠胃炎”之后需要好好休息,尤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牢记“警示信号”,不要轻易将胸痛、气短归咎于“没休息好”或“太累了”。
二是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尤其是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脏相关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通常需要看心血管内科。医生会通过流感或新冠病毒拭子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抽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来诊断。由于每种检查都有其局限性,且患者就诊距离发病的时间不等,医生可能会为患者同时开具多种检查以帮助更加准确地诊断、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方案。
三是治疗:“好好休息”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方法。避免在生病期间或病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给身体和心脏足够的恢复时间。保证营养和水分,以支持免疫系统。如果病因确定是甲流、乙流或新冠病毒感染,及时使用针对相应病毒的药物,可以让病程缩短并有效减少重要内脏的损伤。
虽然大多数轻症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但识别其早期信号并积极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