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十一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博士生刘磊创办的海南质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设计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学驱动的高效环保酶制剂与原料药生产平台”一举夺得初创组一等奖。
南国都市报记者 路静
这不是刘磊第一次站上领奖台。2024年9月,他带着这个项目参加“崖州湾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特等奖。正是那场比赛,让他下定决心把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同年正式创办了海南质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用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生产药品。”刘磊解释道。在科研过程中,他发现传统化学合成方法生产普遍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而合成生物学和酶工程能提供更绿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刘磊团队打造了一个“设计生物合成”平台,就像为生物制造设计一张精准的“施工图”。通过合成生物学与酶工程技术,他们用酶催化替代传统化学路线,不仅提高了产率,还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刘磊坦言,团队早期面临资金压力、技术瓶颈和市场开拓三大挑战。
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通过比赛,他们成功获得了政府与园区的科技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为项目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如今,刘磊带领的团队已经构建起一个以“结构—路径—酶—工艺”为核心的闭环技术平台。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刘磊看到了更多机遇。“封关运作后,贸易、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将更加自由,加工增值免关税、跨境结算便利等政策,将帮助我们在原料引进、设备采购等环节提效降本。”刘磊说。
刘磊表示,下一步将依托自贸港开放优势,完善研发和中试体系,推动科研成果在海南落地转化,用实际行动诠释“以科研报国、以创新兴业”的青年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