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张兢庭身上,可以看到一个闪光而有力的答案:他5岁投身公益,10年温暖坚守,从“最小义工”成长为凝聚爱心的公益“领路人”;课堂之上,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学习标兵”;课堂之外,他在编程、书法、演讲等舞台上斩获30余项荣誉……
当公益之心与少年之力“同频共振”,这位“双优”并进的新时代好少年,正以行动书写着“优秀,从不设限”的青春篇章。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优秀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海南共有2人入选,张兢庭就是其中一位。
□南国都市报记者 任桐 通讯员 杨后平 纪懿珈
5岁开始走上公益之路
走上公益之路,离不开妈妈的影响。
张兢庭的妈妈是琼中乐善义工社的一名注册义工。2016年,年仅5岁的张兢庭第一次跟着妈妈一起走进琼中的养老院,他看到,身着蓝色马甲的妈妈身为志愿者,一边忙碌地为老人们服务着,一边笑得灿烂而温暖。
“为他人服务,自己也是开心的吧。”小小的他,感受到妈妈的快乐,他有模有样地帮着妈妈做事,看到老人们感激地冲他笑,他也笑。那时,他还不懂什么是公益活动,什么是志愿者,他只是跟着本心,做着助人为乐的事,因为这也确实让他快乐。
从那之后,每次妈妈去做公益,他就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有时帮着扫地、倒垃圾,有时就给老人们唱歌、跳舞,逗他们开心。看他坚持的态度,琼中乐善义工社正式“收编”了小小的他,于是,张兢庭成了社内年纪最小的义工。
自那年开始,公益志愿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一路成长为一棵公益“小树”。至今十年间,张兢庭的公益足迹遍布琼中10个乡镇,累计参与服务超200次,他把节假日的温情陪伴送到全县8家敬老院的100位老人身边,也把书籍、足球和关怀送进上百户“事实孤儿”的家中。
“12岁之前,他大多是跟着我,我去哪里做志愿者,做公益活动,他就一起去。后来,小学毕业后,他就独自去了,有时是敬老院,有时是图书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说起儿子,张兢庭的妈妈很是自豪。
蓝马甲下的少年力量
张兢庭瘦瘦的身躯,在穿上志愿者的蓝马甲或蓝T恤后,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劲儿。
在敬老院,张兢庭不仅是打扫房间、修剪指甲、清洗衣物的“小帮手”,更是陪聊解闷、表演节目、共度佳节的“开心果”。岁月流转,老人们早已将他视若“亲孙”,即便升入初中后课业繁忙,探望频次有所减少,但那份牵挂却从未间断。
2021年起,他开始关注“事实孤儿”群体。面对内向甚至略带叛逆的孩子,他总能以同龄人的视角耐心交流,用足球、故事敲开心扉。
父母缺失、与患病祖父母相依为命的陈奕勤,今年10岁,家住琼中湾岭镇乌石村。他内向厌学,却从小热爱足球,梦想就是能亲眼看看驰名全国的琼中女足。2024年,张兢庭与义工社共同努力,帮他圆梦。前往琼中女足训练地路上,张兢庭悉心陪伴鼓励,通过交流足球偶像和亲自示范传球技巧,帮他克服出行和踢球的恐惧。最终陈奕勤圆梦绿茵场,重燃希望并立志好好学习。
远不止如此,张兢庭的公益能量,早已超越个体服务的范畴。
他与母亲共同剪辑公益视频,并在社交平台发布,从而引发社会关注,成功带动20余个家庭加入助老扶幼的行列;2018年,张兢庭加入“星火志愿行动”后,持续为“地中海贫血”儿童发声,呼吁献血救治;2020年疫情期间,他在网课之余与哥哥连续1个多月清扫河道落叶,被环卫群体称为“晨光小卫士”;2020至2023年,在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期间,他多次组织师生前往敬老院、烈士陵园开展志愿服务。升入初中后,他会在课余积极投身禁毒宣传、心肺复苏教学等志愿活动……
这份持久的奉献也为张兢庭带来了诸多认可:从“优秀小义工”到“抗疫小达人”,从县级“优秀文化志愿者”到省级“最美家庭”成员,每一份荣誉,都是他爱心之路的见证。
公益沃土育英才
公益,助力他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
张兢庭在小学阶段连续六年担任班长,初中就读于重点班,成绩稳居全校前列。他九岁起自学编程,立志成为一名掌握顶尖科技、以技术报国的有用之材。
不仅如此,他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在2018至2024年间,张兢庭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并荣获30余项校级奖项,主持活动近百场;他学习黎锦刺绣、剪纸等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他在跆拳道省赛中两年分别获得冠、亚军;他先后获评省级“校园好少年”,“三好学生”,以及全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等荣誉;他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全省信息素养实践活动中屡获佳绩……
“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滋养自身的成长养分。”回顾十年的公益之路,张兢庭的认知已从“跟随”走向了“思考”,他说:“我在公益中学到的,远比付出的多。它教会我责任与担当,让我不断成长。志愿活动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确信,自己能够成为传递温暖的那束光。”
十载公益路,张兢庭以爱为炬,在助老扶幼中始终暖心坚守;成长征途上,他以奋斗为笔,在多元探索中勾勒出绚丽的青春底色。这位眼里有光的少年,正用他的行动证明“新时代好少年”的担当,始于微小善举,成于不懈坚持,终将绽放出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