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慢性疾病管理:

数字化、定制服务与城乡用药壁垒打通 让患者筛查治疗更便捷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与防治服务。

  海南省安宁医院内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

  海南某康养机构使用数字化设备为慢病患者提供康复疗养。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加强慢病管理,让疾病控制与治疗更加高效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之一。海南卫生健康部门近年来推动医疗改革,促使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惠民的“2 + 3”健康服务包政策,鼓励康养机构发展。海南的医疗机构及康养机构等纷纷推出数字疗法及数字平台,加强慢病筛查、管理与治疗,并积极发展康养产业,为不同类别的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让慢病患者实现“治好病”“好治病”。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康景 文/图

  慢病管理与治疗 数字化趋势不断增强

  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敬老院内,89岁患有老年痴呆的余老正开心散步,他说:“子女不在身边,我在这边住着挺好,平常也可以在院子里打扫一下卫生、参与一些娱乐活动。”余老入住敬老院已近3年。

  该敬老院助理员宋辉告诉记者,院区为了充分保障老年痴呆等慢病老年患者的安全,帮助稳定病情,除了日常会开展保健操、养生太极、戏曲音乐欣赏以及棋牌活动外,还给老年朋友配备了防走失的手环和定位设备,老年朋友的活动位置可以及时通过线上系统获悉。

  近年来,数字化疗法和数字系统平台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化,已经成为海南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康养机构为慢病患者提供管理的重要手段。

  不久前,在海口东方洋社区,来自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的护理团队,为社区居民展开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及相关义诊服务。护理人员深入小区为老年朋友监测认知状况,同时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检测血压。

  “我们通过手机App让老人居家时就可线上参与游戏互动、自我检测、参与记忆游戏和语言文字互动,这是数字疗法的具体运用方式。”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涛说,比如老人在系统互动中存在记忆力差、辨别图文能力差的问题,系统就可以针对性地向老人推送有助于增强记忆力锻炼和识别力的互动游戏内容。

  据悉,2024年,海南有2000人在社区或医疗机构进行了持续的痴呆监测与管理,同时,针对1000例具有高危风险的老年人进行了痴呆的精准化诊断和治疗。

  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护理部主任常琴介绍,该院临床护理强化慢病管理,老年医学中心使用数字疗法帮助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与治疗,其中线上监测与管理效果显著,患者通过及时监测并线上预约服务,医院派出护理人员上门帮助监测与提供疾病管理指导。2024年全年,该院共有12210例次慢病病人出院回访。

  慢病治疗与管控服务 更加个性化、定制化

  随着海南深入建设康养产业,海南的医疗机构以及不少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康养机构也积极参与慢病患者的治疗、病情管理以及日常疗养中来,其中,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慢病管理服务。

  近年来,海南围绕医疗康养、森林康养、气候康养、康养旅游以及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发展特色康养产业,并打造了一批康养示范项目和产品。

  在海南澄迈,有酒店积极打造集健康管理、休闲度假、科技疗愈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目的地,深度融合“预防-干预-康复”全周期服务,为宾客提供科学化、个性化、多维度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陵水南平健康养生产业园内,福星御泉坊康养中心设置疗养院,为岛外内入住者开展日常照护、慢病疗愈、康复训练等。

  “我一直有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基础病,之前一直调理也不见好,经朋友介绍,我来到这里疗养,和老伴在这边住了半年多时间,明显改善了很多。”来自内地、69岁的郭军说,他在福星御泉坊康养中心住在一间60多平米的房间,有完备的血糖和血压测量仪器,还有配套的餐食。

  “我们有尿酸、血糖和血压等的专病专包服务,还会联系北京等地专家来医院坐诊,并与陵水当地医院急救中心合作。”福星御泉坊集团总裁杨景然告诉记者,中心自运营以来,半年多时间内累计服务了约4千人次。

  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的中医院内,特别设置了共享中药煎煮中心。这里的煎煮设备都是智能化操作,可以批量煎煮,精准控制火候和时间。这里的自动化煎煮设备叫做全智能中药饮片煎煮机,有多个煎煮罐子,罐子透明,中间有一个自动抓手,只要把需要煎煮的中药材放置在指定区域,抓手可以把药材放在煎煮罐子内配水进行精准煎煮。

  “一些慢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的,因为住得比较远,来回一趟县城医院耗时不便,患者看完病后,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服务,我们这个中心可以帮助患者煎煮好中药,一个疗程或者多个疗程的药可以制作出来,通过邮政快递送到患者家中。”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院长王开琼说,比如一位患者需要连续7天喝某些中药,该中心每天提供煎煮 + 配送服务,只需要5.7元/天,即便是白沙地区比较偏远的乡村也一样按照这个价格配送。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 + 3”健康服务包惠民提效

  近日文昌市东郊镇中心卫生院“呼吸慢病数字疗法中心”正式揭牌,成为海南首个将数字疗法深度融入基层呼吸慢病防治体系的标杆项目,这也是我省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助力慢病患者疾病防治与管理的又一举措。

  该卫生院聚焦慢阻肺病等高负担呼吸疾病,建设“呼吸慢病数字疗法中心”,通过“诊疗- 随访-管理”一体化平台,让患者足不出镇在基层医院即可完成全流程诊疗。自试运行以来,该中心实现了慢阻肺病阳性检出率提高近3倍,肺功能检测质控达标率达99%以上。

  “阿叔,这是给您新开的降压药,要按时按量服用,千万不要随意停用,有问题就打电话。”在海口秀英区美德村,村卫生室的乡村全科医生钟鸣带着70多岁高血压患者老麦需要的降压药送上门。

  老麦患有多年的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病情,以前买药都得让儿子去医院开处方才能买,这很不利于他的慢病管理。随着秀英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用药限制,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所需药品。秀英区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67家乡村卫生室实现慢病药品全覆盖,并通过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体检、诊疗、用药、随访和建档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系统化管理,卫生室还严格落实药品储备制度,保障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药物各储备至少5种。

  此外,医疗机构的降费提质也让慢病患者感受到实惠,更让慢病管理变得便捷易享。

  “我爱人患有脑梗,需要长期进行住院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医院,一个疗程就需要20天,但现在医保报销后,我们个人只需要支出400元左右一个疗程,很是实惠。”在琼海市人民医院,一位退休的教师患者家属吴大姐告诉记者。

  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医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让患者享受到实惠医疗。慢性病如肝硬化患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以前相对费用较高,随着临床路径管理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患者的费用支出减少了,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了11.12%,而住院的患者基本药物的使用率达到了99.15%。

  实际上,为了加强多种慢病的及时筛查与患者的疾病控制管理,海南省卫健委近几年连续实施“2 + 3”健康服务包项目,针对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5种重点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肝炎、严重精神障碍),建立“筛查—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的重大慢性病防治和闭环管理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例如,“2 + 3”健康服务包精神障碍筛查自2022年展开试点,2023年全面推广,截至2024年已经筛查1024043人,筛查出重点人群(疑似患者)23067人,确诊建档11478人。具体实施项目的医疗机构为登记在册的患者提供门诊免费服务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此外,截至2024年8月底,该项目在全省累计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筛查522万人,高血压目标人群筛查率均超过了90%,累计确诊高血压50万人,及时有效帮助高血压患者群体实现精准治疗与病情控制。

  “2 + 3”健康服务包项目对多种重点慢病的科普宣传、覆盖式筛查以及提供优惠精准治疗和管理,已经在群众中形成口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政经要闻
   第004版:政经要闻
   第005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自贸港·人物
   第011版:南国+
   第012版:南国健康
   第013版:习作
   第014版:萌新闻
   第015版:萌新闻
   第016版:生活通
数字化、定制服务与城乡用药壁垒打通 让患者筛查治疗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