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苑小学三(7)班 冯琬婷
周末午后,阳光把田埂晒得暖融融的,踩上去能感受到泥土的温热。爷爷乐呵呵地说:“后山的凉薯该收了,再不吃就老啦。”我立刻拎起小锄头,蹦蹦跳跳跟在爷爷身后,满心都是期待。
后山的白地里,凉薯藤褪去了浓绿,叶子边缘微微卷曲。爷爷拿起镰刀,割下藤蔓堆在一旁,藏在土里的“小宝藏”便露了出来。我学着爷爷挥起小锄头,可力气太小,锄头要么嵌进土里拔不出,要么差点碰到根须。爷爷笑着握住我的手,粗糙的掌心裹着我的小手:“凉薯像害羞的小娃娃,得轻挖慢刨,温柔点才肯出来。”
我换成木铲子,小心翼翼铲开凉薯周围的泥土。起初只看到一小截淡褐色外皮,顺着往下挖,湿润的泥土簌簌落下,凉薯逐渐露出,圆滚滚像个小灯笼。我屏住呼吸,双手抱住它的“腰”,脚下蹬土使劲一拔,“噗”的一声,带着泥土清香的凉薯破土而出,身上还沾着泥点。我举着它跑到爷爷面前炫耀,爷爷摸摸我的头,眼角皱纹笑成了花。
有了经验,我越挖越起劲。顺着藤蔓找根部,用铲子慢慢松土,等凉薯大半身子露出,再用力一拔,一个个胖乎乎的凉薯就接连进了篮子里。不一会儿,篮子就堆得满满当当。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照得我额角的汗珠亮晶晶,虽然我后背的衣服已经浸湿,可心里却甜滋滋的,一点不觉得累。
回到院子,我迫不及待让爷爷剥开一个凉薯,咬上一口雪白脆嫩的果肉,凉丝丝的甜汁顺着喉咙往下淌,暑气瞬间消散。
这脆生生、凉丝丝的味道,不仅是凉薯的清甜,更藏着劳动的快乐与满足。(指导老师:黄恒宝)
小AI点评
该习作生动描绘了“我”和爷爷挖凉薯的场景,动作、语言描写细腻,如爷爷教挖凉薯的话语,充满生活气息。结尾点明凉薯味道里藏着劳动的快乐满足,升华主题,情感真挚,是一篇富有童趣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