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医养服务、解决老人民生“食”事……2023年,三亚加大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把在每个区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项目列入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初,5个日间照料示范点项目已全部顺利挂牌投入运营。那么,“老朋友”们体验感如何?日前,记者探访了三亚几家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
南国都市报记者 胡丽齐
休闲娱乐——
下棋看书K歌……
这个“家”欢乐多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临近傍晚,育才生态区马脚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传出阵阵歌声。走进日间照料中心,明亮的屋舍,洁净的床具,崭新的桌椅,令人倍感温馨和舒适。
马脚村那供一小组村民董莲花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中心会不定期开展系列主题娱乐活动,每周一至周五,周边十里八乡的老人们都会来聚一聚。小小的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家”。“这里环境很好,各类设施设备齐全,玩累了可以按摩,乏了可以歇一歇,这样的养老生活既充实又惬意!”
或靠在沙发上与好友一起看电视追剧;或三三两两聚在棋牌桌前,来场棋牌博弈;或是选一本喜欢的书籍……马脚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一个个温馨的画面生动地诠释了三亚新农村多彩的“夕阳红”。
该中心负责人王密密介绍,该中心由村委会办公场所改造而成,倾力打造“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多功能的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农村部分孤寡、空巢、留守老人居家就近接受服务的养老模式,初步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景和需求。
医养结合——
设备齐全,护理专业
这个“家”有“医”靠
在吉阳区月川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其探索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结合模式,弥补了传统日间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空白。
医养结合设施配备齐全、6名专业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大力推进“15分钟养老生活圈”建设等亮点举措,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依靠、健康有指导、护理有温度、生活有照料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赢得了市民群众交口称赞。
“我有点高血压,有了这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养服务,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有‘医’靠!”家住月川社区的吴秀英点赞道,“这里还会举行长者茶话会、爱心义剪、趣味游园会等活动,既热闹又暖心!”
“对养老而言,医疗是刚需。”该中心负责人颜礼夫表示,该中心将进一步推进为老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助老服务内容供给,提升为老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元的医养结合服务。
长者食堂——
饭菜好吃,营养健康
这个“家”伙食好
宽敞明亮的餐厅、整洁舒适的桌椅、热气腾腾的饭菜……走进天涯区朝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活泼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的模式,为周边的老年人提供三菜一汤一蒸食的午餐服务。”该中心负责人鞠丽萍告诉记者,通过将长者食堂配餐助餐服务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融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及午餐,解决子女白天上班无法照护老人的问题,为辖区老年人带来高品质舒适养老新体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饭菜很好吃,营养健康,我们吃得方便,也安心!”年近六旬的邢兰玲家住朝阳社区。邢兰玲的老伴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每当她出远门,老伴吃饭就成了难题。“现在有了长者食堂,社工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家里,为我分担了不少,真的太暖心了!”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共五层,除了长者食堂,还配有床位,老人用餐后,可以留下来休息,睡醒后可以在各个功能室进行练书法、看书、聊天、理疗等活动。在解决老人就餐问题的同时,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亚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小燕介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养老服务供给的有力补充。我们通过聚焦老年人适用体验、优化多元服务内容等,打造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有温度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推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点亮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落实老年人日间照料为民办实事事项。”
截至目前
三亚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综合养老机构5家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5家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21个村居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老床位建设299张
惠及全市老年人30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