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她是毛感乡中心小学唯一的音乐教师 碧玉芳华“追梦”大山飞出百灵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是毛感乡中心小学唯一的音乐教师 碧玉芳华“追梦”大山飞出百灵鸟

走出大山为何又重回大山?她的回答在歌里

黄碧灵
黄碧灵弹钢琴为学生们伴奏。(记者 胡丽齐 摄)
扫码看视频

  南国都市报记者 胡丽齐

  她渴望走出大山,却在梦想实现时选择为爱“逆行”,带着知识、梦想重回到大山。

  26载,她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她的歌声婉转悠扬,如沐春风,开阔了乡村学生的视野。

  她用爱心滋润着乡村教育的沃土,孩子们的梦想也因她的坚守和传承,愈发闪亮。

  她叫黄碧灵,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中心小学首位专业音乐教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音乐教师。

  甘做春泥

  大学毕业回乡任教

  “山区孩子更需要我”

  从保亭县城出发,顺着蜿蜒起伏的盘山路,向西行驶37公里,那里正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毛感乡。随着不断攀升的海拔,一幅秀美的绿水青山画卷正徐徐展开。

  毛感乡是保亭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这里曾经近乎与世隔绝。

  位于毛感乡政府附近的毛感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只有206名学生的小学。由于地处偏远,加上以前交通闭塞,很少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

  今年47岁的黄碧灵来自毛感乡,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黎家人,从小跟着奶奶哼唱黎族民歌,对音乐格外痴迷。在她儿时的印象中,学校师资紧缺,一名老师兼任好几门课程,学生一个学年能学到一首新歌曲都成了奢望。

  泥泞的泥土,陡峭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的连绵山峦,让儿时的黄碧灵立志要走出大山,希望自己能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让音乐梦想尽情绽放。然而,梦想成真后,她却放弃了。1997年,黄碧灵从海南琼台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毕业,回到保亭任教。

  “城里的孩子不缺音乐老师,对黎族山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我。”有人曾高薪聘黄碧灵管理一所幼儿园,她婉言谢绝。或许,让黄碧灵决定重回大山的是走出大山求学时,父老乡亲们的期盼,是那条陡峭崎岖的山路。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黄碧灵认为,被需要就有价值,被需要就有意义,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区,她甘愿化作“春泥”,用音乐为孩子护航梦想。

  坚守讲台

  自费买钢琴,组建合唱团

  为音乐启蒙教育倾尽所有

  回到保亭后,黄碧灵在毛岸中学任教。一年后,她主动申请到更为偏远的毛感乡中心小学,成为小学建校以来首位专业音乐老师。

  当时的学校条件非常艰苦,很多外地老师都不愿意到毛感山区教书。“我申请调回来的时候,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好不容易走出去的大学生怎么又回来了。其实,正是因为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才更知道这里的孩子对音乐课堂的渴望,他们更需要我!”面对亲朋好友的惋惜和劝阻,黄碧灵坚定地说。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里,黄碧灵却能从中找到“乐子”:一到刮风下雨天时,头顶的瓦片、接满雨水的洗脸盆叮咚作响,她会即兴哼唱几句,伴着雨水鸣声唱响别样的青春欢乐颂。

  最困难的,是如何为孩子呈现不一样的音乐课堂,破局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

  没有专业音乐教室,她就带着同学们到山谷里练声,学校的操场就是排练节目的“老地方”;没有硬件设施,她找来塑料瓶、啤酒瓶,将水或沙子倒入其中,自制乐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律;没有展示平台,她组建繁星歌唱团,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勇敢地释放自己的光芒……在黄碧灵的带领下,学生认识律动、学习音谱,学习热情高涨,在快乐的音乐课堂里享受艺术的熏陶。

  为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的音乐体验更直观,2010年,黄碧灵不顾家人的反对,倾尽全部储蓄购置了一架钢琴,辅助学生们上课练声,教他们弹琴。

  “差不多两万块钱,对农村家庭来说,不仅昂贵,更是遥不可及的。”看着课堂上,大胆的尝试、求知的眼神,黄碧灵十分欣慰。“比起钱,更贵重的是能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给他们带去快乐、自信,点亮五彩缤纷的梦想。”

  传承黎歌

  传承让课堂有了新变化

  让黎歌、童谣唱得更响亮

  在学校“四点半”公益课堂上,黄碧灵的指尖娴熟地在钢琴键上跳跃着,一阵阵清脆、欢快的黎族民歌传来,学校上空余音缭绕……

  “美丽是单栽,漂亮是地扣,下山来采豆,单牛住深山,单咔篓有纹,红是蝴蝶鸟,小得真可爱,美丽又漂亮,美丽是单栽。”黎族民歌传唱中,黄碧灵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们专注地学,大家尽情享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碧灵对黎族民歌、黎族童谣有着不一样的情感。长辈们田间劳作之余,热情接待远方来客时,还有阖家欢乐时,大家都会哼唱几句,以歌抒情,以歌寄情。在黄碧灵看来,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民歌需要弘扬和传承。

  回到大山后,黄碧灵便利用假期,深入毛感乡多个村庄采风,拜访民间老艺人。由于黎族没有文字,黄碧灵就用拼音、汉字代替对应的发音,老人一边唱,她就在旁边跟着学,在笔记本上一字一句地记录整理。一趟学不会,那就多去几趟。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黄碧灵将收集到的黎族民歌、黎族童谣进行整理和改编,添加现代音乐元素,诸如添加念白、拟声叠词,在韵律、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调整,并融入音乐课堂,学生们也在传唱中进一步激发对黎族童谣、黎族民歌的热爱。

  多年来,黄碧灵通过就地取材,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已累计创作《美丽的单栽》《诺尼》《毛感是我可爱的家乡》等黎族民歌、黎族童谣,备受学生们青睐,在校园里口口相传。

  备课、上课、辅导功课、义务传唱……26年来,黄碧灵见证了毛感乡中心小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她用音乐陪伴了一批批学子成长成才,走出大山,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唱响出彩的人生。如今,她还在为一个“梦”坚持耕耘,“接下来,我将继续推动传承工作,让黎族民歌、黎族童谣盛开出古朴而美丽的艺术之花,在山区的土壤绽放最美的笑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她是毛感乡中心小学唯一的音乐教师 碧玉芳华“追梦”大山飞出百灵鸟~~~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感动海南2024十大年度人物评选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新海南海南号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闯出精彩自贸港的年轻人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城事播报
   第011版:社会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南国好彩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走出大山为何又重回大山?她的回答在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