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春风拂面、细雨润泽的时节,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缅怀先人、感恩生命而涂抹的一幅淡雅水墨画。它不仅仅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更是感悟生命、传承文化、亲近自然的时刻。
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通过“天堂信箱”,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逝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我们思念故人,警醒生命的重要,愿天堂一切安好。
“天堂信箱”聆听您的来信,听您追思与逝者的珍贵回忆。
爸爸:
我在给您写信,给远在天堂的您写这封信。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1年了。
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您特别嗜烟,大概每天没有两包烟是不行的吧。当然,在那个异常贫穷的年代,您抽的都是当时最便宜的烟:红花牌和经济牌的,分别9分钱和7分钱一包。即使这么便宜的烟,您经济上还是捉襟见肘。因为您手里平时根本没有钱流转,只是在家里喂了一年的猪,赶到公社收购站时,才能找母亲要点钱留下来,作为自己购买香烟的来源。但一年只有一次啊,您的烟钱得精打细算省着花。
您如此离不开烟,却因为我,戒了足足半年。
那是我读4年级的时候。那时,我的成绩特别好。一个下雨天,您到学校给我送伞,碰到教导主任。他随口跟您聊起说,我如果能够读更多的课外书,将来一定很有前途。没想到,就是教导主任一句很无意的话,您竟听进了心,毅然决然地给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一年期的。
我在家里听到您向母亲谈到这件事,您说准备戒烟了,因为把留着买烟的钱,给我订了报纸。要知道,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也是学校唯一一份学生自费订阅的报纸。对于全村最贫穷的家庭来说,这一举动有着何等的意义啊。
第一次拿到属于我的报纸的那天,我飞奔回家,赶紧做完作业后,就开始读报了。那墨香的味道,真的很好。没有烟抽了的父亲,坐在我的对面,看着我读,眼里流淌出的是成就感、满足感。那眼神,我至今不能忘。
有了这一份报纸,我终于惊奇地从一个窗口看到了外面世界中少年儿童生活状态的侧面与点滴。
有了这一份报纸,我终于惊喜地知道了报纸上的文字并非专人所写,其实谁都可以写甚至连跟我同龄的小朋友也能写。
于是,我有了写稿的冲动。第一次投稿就这么把一篇作文投出了,没有用稿纸,也不知道有稿纸,用的是练习本撕下来的纸,买了邮票,寄达的地点是北京的《中国少年报》报社。我现在清楚地记得地址是北京海运仓2号。
嗜烟如命的您以戒烟半年时间的代价,让我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此时,我一边抽着烟,一边给您写这封信。父亲呀,我多想亲手为您点燃一根香烟啊!
父亲安息!
儿子:明伟方
背后的故事
父亲用戒烟换来的订报
将儿子带上了写作之路
来自湖北武汉的明伟方先生今年已经56岁了,是家中的老幺,在他的眼里,父亲是传统的中国父亲:寡言、质朴,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父亲没有读过书,但明白一些朴素的道理——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于是,即便家中清贫,父亲硬是凑出了一年年学费,供家里6个孩子都读了书,培养出了4个大学生。
当时,父亲唯一的“奢侈”就是抽烟,但听闻小儿子想要订报读书,父亲便狠下心戒了烟。在当时那个年代,订报者寥寥,父亲用戒烟换来的《中国少年报》为明伟方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也将他带上了写作的道路。
“我想起一年清明节,我和父亲去扫墓,当时父亲说:‘你们都读书走远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回来看我。’其实他就想有人记得他。”明伟方说,他大学毕业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他和兄弟姐妹们虽然都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但每年都会回去看看父亲。“去年,母亲也走了,二老合葬在一起,今年,我们兄弟姐妹们打算整整齐齐地回去,给二老过个清明。”
(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婧)
天堂
信箱
开启时间
3月21日至4月4日
投递方式
1.关注南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ngdsb966123)、南海网微信公众号(hinews0898)、新海南微信公众号(tmp_605326015),私信留言:“天堂信箱投稿+信件内容+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也可语音留言;
2.请将信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15108971205@163.com;
3.信件邮寄至:海口市金盘路30号海南日报10楼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访中心(邮编:570216,信封上注明“天堂信箱”);
4.热线:966123。
征文要求
文字作品800字以内,内容真实,音频作品在3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