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高二(2)班 徐思恬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实为世界上最无私最不求回报之爱。父母之爱,给孩子以坚强,即便历经创伤,也能以明媚暖意,驱散焦灼与阴翳;父母之爱,给孩子以自信,纵使陷入迷茫,仍能坚信自己的珍贵,在遭受厄运时仍能坚持自己的志趣。在面临教育问题的当下,人们难免思考:怎样的爱是孩子真正所需?怎样的计才是深远之计?私以为,应与孩子执手相行,给孩子以幸福快乐,亦应适时放手,助孩子长大成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执手相行,给孩子所需之爱。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衡量童年幸福的关键就在于父母,父母能否给子孩子足够的关心、陪伴,都是影响孩子幸福感的重大因素。当今就业竞争激烈,部分年轻人求职受挫,于是在家当起“全职儿女”等待上岸,对此,大部分父母都表示尊重、理解,并给予支持、鼓励和陪伴,这种简单陪伴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就像“你正去往蛮荒之地,但愿我陪你上路”。
陪伴就是最好的爱,可以抵挡世间的坚硬,温暖生命的岁月。多倾听、少说教,亦是爱的具象化表现,倾听才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孩子真正所需,倘若忽略孩子的声音,将自己的爱强加于孩子,那爱将不再是爱,是顽固的枷锁,是孩子生命中梦魇般惨痛的疤。美国当代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丽克就曾坦言,自己青年时的声音未被重视,如知更鸟般渴望自由的灵魂最终只能在医院踟蹰。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放手前行,达深远之计。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供养。爱之再切,需为之计远。我们深知“慈母多败儿”的道理,因此该放手时放手,不能一味溺爱,否则“爱”终将成为“碍”,毕竟路是要自己走的,父母不能陪伴一辈子,理应给孩子机会去试错、去成长,拥有自我生长的能力,才能变得坚不可摧,独当一面,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古有孟母三迁为儿子日后发展打下良好根基,今有“驯鹿妈妈”柳霞带着儿子雨果传承驯鹿文化,给儿子以延续文化的无尽力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出父母为孩子人生旅程提供的丰富“养料”。计深远,是让孩子坚守正义、良知、爱心、理性,是直面复杂与跌宕,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的乐观坚强,是真实自我的发现、独特个性的形成、精神的结果和丰收。计深远助力父母之爱如晨光般升起,这缕晨光终将无远弗届,驱走长夜阴冷,照进孩子人生的每一个角落,照进过去、现在与未来。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父母之爱当如是也,以爱为基,多陪伴、认可、理解、尊重,少批评说教;以深远之计为助力,浇筑其成长道路,彰显人生价值。
(指导老师:徐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