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 60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逐梦九天~~~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 60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逐梦九天

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照片)。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
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今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同步举办的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漫步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开启奇妙的“太空之旅”。

  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以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中国航天60多年来始终逐梦星辰大海,成绩举世瞩目。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太空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航天日到来之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已5个多月,即将完成任务凯旋。

  在2024年2月9日农历除夕,太空乘组专门录制的视频中,指令长汤洪波说:“我们在太空的这个年过得充实、幸福,请祖国和人民放心!”一席话,让人心潮澎湃。

  彼时,他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短短十几天后,他又以在轨飞行总时长达215天的成绩,成为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汤洪波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见证者——

  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和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

  2023年10月26日,汤洪波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改造升级。

  逐梦太空并非一路坦途。从不到6个立方米的返回舱,到宽敞的“三居室”空间站;从“一口吃”的即食食品,到一星期不重样的太空美食;从覆盖率只有15%的测控通信,到随时随地的“天外来电”……中国航天人梦之所向,行之弥坚。

  从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到嫦娥五号采集到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壤,再到今年3月发射、4月取得圆满成功的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中国人深空探索的脚步更加坚实。

  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2024年,中国航天将继续迈向星空。

  商业航天孕育新质生产力

  “试验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2024年1月,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实现了新的跨越。

  走进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快舟火箭产业园,一片忙碌之景。如今,该产业园已具备完善的固体和液体运载火箭核心试验能力,年产20到50发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航天发射供应链体系,也同步吸引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正在加速打造。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共实施发射13次,相比2022年的5次同比增长160%。

  商业航天的腾飞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强调“引导商业航天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商业运载火箭技术创新”。

  北京、上海、湖北、海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北京不仅成立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星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推动建设火箭大街、卫星小镇等产业集聚区。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表示,目前已有9型商业运载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多个由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商业航天测控已形成稳定的服务能力,首个商业发射场正在建设中。

  共创共享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10月,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我国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同时,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欢迎各国与国际组织加入,开展任务级、系统级、单机级合作。

  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载人航天工程向全世界展开真诚怀抱——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待相关条件成熟后,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六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与04A星在轨运行良好;援埃及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埃及提高国土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发展规划、农林作物长势评估等国计民生领域决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在空间技术等多个领域,中国向全世界伸出的“橄榄枝”已开花结果。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正从多方面推动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助力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宋晨、胡喆、梁建强、侯文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 60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逐梦九天~~~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特别关注
   第004版:特别关注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第九个“中国航天日”
   第007版:第九个“中国航天日”
   第008版:特别关注
   第009版:五一嗨游海南
   第010版:城事播报
   第011版:城事播报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内新闻
   第014版:国际新闻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