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虾苗,从海口到珠海,有多少种“出行方式”?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当天上午,455公斤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从海口打无人机“飞的”,仅耗时3个小时就抵达珠海,实现了琼粤两地无人机公共货运物流跨海首飞。此次无人机跨海飞行,是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积极探索高附加值农产品跨海物流新通道新业态的努力尝试,搭建起一条琼粤“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对海南低空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海南低空经济该如何“起飞”,实现迎风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海南发展低空经济潜力大
从12个小时到3个小时,这是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云永超感受到运输虾苗的时间变化。带来这种改变的,是无人机公共货运物流跨海飞行的投用,也是海南低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海南发展低空经济优势几何
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介绍,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每年可供通航飞行天数300多天,可飞行日和空中游览活动时间位居全国之首,在通用航空器贸易、商业化短途运输、低空旅游消费、海洋经济开发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据悉,海南是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首批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并在全国范围率先发布了“海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发展低空经济前景广阔。
“目前海南已在省内建成了相对完善的低空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相对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了‘飞得起、管得住’。”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清群说,近年来,海南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良好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和优越的飞行环境,使海南的低空飞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业态不断丰富,在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等方面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通航有人机、无人机的飞行架次、飞行小时数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北斗技术助力低空经济技术突破
琼粤“空中通道”的搭建,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认为,此次琼粤两地实现无人机跨海飞行,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示范意义。
“本次飞行是我国目前最大型无人机首次在复杂空域和飞行环境进行跨省、跨海远距离货运飞行,在低空空域管理、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李健说,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在文昌和珠海两地同时部署了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低空空域信号的完全覆盖,通过信息共享、同步运行、共同管控,确保此次活动的飞行安全,这是低空经济产业创新技术应用的一次重大突破。
“我们应用北斗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新型低空运行管理系统,有效地维护低空交通秩序、提升低空使用效率、保证低空运行安全。”北京嘉捷集团通航首席战略官卜恩书介绍,未来该系统将常态化运行,持续为海南飞往广东、广西等地的低空物流保驾护航,支持海南低空经济的发展。
未来海南低空经济将如何发展?
此次无人机跨海飞行,解决了海南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的出岛运送困境,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海南的高附加值农产品运输面临着成本较高、时间长的问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养殖处处长宾海说,低空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通过无人机运输可以解决运输时效的问题,海南的一些优质农产品可以更快出海,扩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宾海称,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内对农产品进行调研,在适合无人机运输的高附加值农产品运输中进行推广。
“我们会高效联通海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区域,开展海南高附加值农产品运输的常态化运行。”海南航天城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康良说,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将打造低空经济的通航机场,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和低空运行管控平台,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持续推进海南低空产业的发展。
除了赋能海南农业发展,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还计划将在全省范围能用低空产业赋能更多领域。“我们将在海南投入300架无人机,应用于物流、旅游等更多场景中。”胡清群说,未来将在海南全岛打造无人机1小时经济圈,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低空经济作为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补充,对航天城产业融合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刘冲说,下一步,文昌国际航天城将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应用场景、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建设以低空智联网为抓手的低空经济产业,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利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