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写不完人与自然厚重的爱
记者手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鲸豚不会自己去医院”

  “海公”不是第一头搁浅的鲸豚,“海棠”也不会是最后一头,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海棠们”的故事,仍会继续上演。

  不少人说,“海棠”是幸运的:搁浅的区域,距离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并不远,这减少了运输路途中的风险;结合过往经验,参与救助的成员熟知第一时间需要携带哪些物料,第一时间为“海棠”保湿、补液和补氧,并进行全方位体检;作为亚成体,“海棠”的体质相对强健,且没有严重的致命伤,尤其是腹中没有发现海洋垃圾;民间志愿者坚持不懈陪护照料,专业兽医团队、海洋生物专家倾力相助……

  这145天,“海棠”时刻被爱和温暖包围着。

  那么,“海棠”成功获救的故事,能否复制?理论上可以,但这需要人们准备得更充分。

  毕竟,“鲸豚不会自己去医院”,当它搁浅,或出现伤病时,需要人们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转运,第一时间救治。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救助海洋生物也不应有局限。

  目前,海南全省共有16个海洋生物救助站,其中有能力救治搁浅鲸豚的并不多。增加更高水准的救助站,势必有利于救助海洋生物,然而救助站本身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应当被全社会所重视。

  幸运的是,与“海公”所处的时代相比,海南在海洋生物救助领域已经取得飞跃性的进步。从无奈地送回大海、听天由命,到如今能够帮助遇险鲸豚一起对抗命运,成功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放大。

  与国内多地相比,三亚在救助海洋生物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除了亲海、近海的地理位置,与海共生的城市生活模式,为三亚储备了一大批水上从业者,潜水教练、游泳教练、渔民、游艇从业者等,他们都是潜在的志愿者。

  在一次次救助之中,他们也在传递简单有效的救助经验——发现一头搁浅鲸豚,请及时联系相关单位或团体,同时为它遮阳、保湿,切勿随意移动鲸豚,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放归之后,科研人员会根据“海棠”所携带的追踪设备,了解它的活动轨迹。也许,一头短肢领航鲸的迁徙在整个海洋系统中微不足道,但是如同过往失败救助的积累,一点一滴的信息汇总,终将为人类保护海洋生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也能为下一头搁浅的鲸豚,突破爱与痛的边缘,争取活下来的可能。

  (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不完人与自然厚重的爱
记者手记~~~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特别关注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海南“村VA”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第007版:文明红黑榜
   第008版:特别关注
   第010版:城事播报
   第011版:国内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南国好彩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鲸落鲸归廿四载
“鲸豚不会自己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