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陈国峰 李小波 向家莹)《经济参考报》6月13日刊发文章《一个计量单位里的创新力|1秒钟千万亿次计算构筑“最强大脑”》。文章称,走进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下称“济南超算”)的机房区域,“山河”超级计算平台正在高速运转。一排排一人多高的主机整齐排列,相互链接,指示灯规律闪烁,机身上蓝色的“山河”二字格外引人注意。
作为全国最大的异构超级计算集群,“山河”超级计算平台高性能计算能力达60PFlops(1PFlops代表一秒钟执行一千万亿次浮点运算),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达1000Pops(1Pops代表一秒钟一千万亿次智能计算),存储容量245PB,综合算力处于国际前列。
一秒钟进行一千万亿次智能计算的“大脑”究竟有多强?在此算力支撑下,虚拟数字人通过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问答,仅需百余小时即可完成训练;空气质量预报精度可达2公里范围,相当于具体到每一个小区……
2023年5月,在德国汉堡举办的ISC2023世界高性能计算大会上,济南超算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以超越历史最佳纪录15倍的绝对优势,登顶全球IO500榜单。
从受制于人到世界领先,我国超级计算机在一次次升级改造过程中占地面积越来越小,能耗与成本逐渐降低,整体性能与计算能力却日益提高。
2011年,济南超算建成我国首台完全采用国产处理器和系统软件构建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2022年,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Ⅱ”问世,从核心器件到系统软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实现了超算领域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相比于“神威蓝光”,“神威蓝光Ⅱ”占地面积缩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计算能力却提升14倍。
“中国超算与世界超算的发展格局是一致的,而这比摩尔定律还要超前。”济南超算副主任、济南超算研究院院长潘景山说。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根据该定律,大约每隔一年半,芯片的性能会提高一倍。对于超级计算机,则是每10年性能可以提升1000倍。
“最强大脑”还要有“最强应用”。通过开展跨学科、跨单位的广泛交叉合作,基于济南超算的应用成果频出。
济南超算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大屏幕上,数字跃动,这里实时显示着全国5000多个站点的空气质量情况。借助“山河”超级计算平台的算力,空气质量预报精度从5公里提高至2公里范围。“精度5公里相当于预报的范围精确到一个小区,而2公里意味着精确到一个场馆。”潘景山说,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上,空气质量预报范围就精确到每个运动场馆,实现了“小时级”“公里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