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8月23日讯(记者 王康景 文/图)“天气热了,要及时给塘里的鱼虾打上氧气,要把增氧机给打开。”8月22日上午,在海口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粤海大道东侧的海口顺吉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在此工作的当地村民李赞成戴上帽子来到合作社的水产养殖池塘,把机器打开,池塘的增氧机叶片翻滚起来,水面被搅起层层浪花。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集中了多个正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作为合作社里的养殖技术员,荣山村村民李赞成在合作社已经工作较长的时间。
“我在这里主要是负责池塘的换水、增氧以及鱼虾喂料等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月收入将近7000元。”李赞成说,天气热蒸发快,一般情况下虾塘要隔两三天就加一次新鲜的海水。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金1500万元,占地面积560亩,集水产养殖、育苗、加工为一体。合作社主要水产养殖南美白对虾,年产量高时约170万斤,省内销往琼海、老城等地水产工厂,省外主要销往广东湛江冷冻批发市场。
“我们养的虾冬季价格好的时候能达到几十元一斤,能给合作社带来不错的收益。”海口顺吉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缵成说,合作社目前每年能够带动30多位村民(临时工)就业,同时还有8位固定的工作人员。合作社与村委会、镇政府签订帮扶合同,以产业组织模式实施,即股权合作托管项目,投入财政帮扶资金,每年按投入财政资金10%给脱贫户进行差异化分红,逐步形成脱贫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截至2022年12月,入股脱贫户39户累计获得分红12.67万元。
“今年光是我们这主要的18口塘,预计虾的产量能够达到36万斤,产值上千万元。”蔡缵成说。
此外,2022年8月,合作社出资97万对42.27亩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是全市首家海水池塘生态循环养殖基地,该基地以保温养殖棚、生产养殖蓄水池、“三池两坝”尾水排放循环处理水池建设为核心,大力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型升级,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解决水产养殖污水排放的难题,同时也提升了水循环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