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口解放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解放路

繁华的初记忆

  创办于1945年,迄今有79年历史,是海南最早一批开通英语教学的学校。

  20世纪50年代的海口九小只有2层楼。(校方供图)

  修缮后的旧址。(记者陈望摄)

  2020年,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经过保护性修缮重新开放,这里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

  1976年,海口解放西路的百货大楼。(资料图)

  海口解放西路的工人文化宫已经改建为金棕榈商场。 (资料图)

  如今的百货大楼。(记者陈望摄)

  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海口第一家百货大楼,也是当时海口规模最大的商场。

  如今的和平电影院。(资料图)

  海口最老的电影院之一。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和平电影院每天门庭若市。

  春光摄影室。(资料图)

  它已经超过70岁了,在这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刻录着昔日老海口人的故事。它周围的店铺都在变,就它依然还在。

  海口解放西路旧照。 (来源海南图片网)

  1989年拍摄的工人文化宫。(资料图)

  建设于解放初期,一栋5层建筑。以前,这里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以及定期表演琼剧、粤剧、杂技等。

  1959年的海口解放路。 (来源广东画报社)

  1995年,人们骑行在海口解放路上。 (黄一鸣 摄)

  开栏语

  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路,不仅是城市的脉络,更是时代的印记。在很多城市,都有一条“解放路”,它们见证了民族的复兴,承载了人民的梦想和人们对自由与进步、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南国都市报推出“晒晒咱的解放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带你寻访海南的“解放路”,听听人们讲述他们对解放路的回忆和故事,感受“解放路”的时代气息,寻访家国巨变在这条路上留下的印记和传奇。

  一条路,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例如解放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解放路”命名的道路遍布全国大小城市,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这样的主干道。

  海南也不例外,海口的解放路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最热闹的商业街道,这条街记录了不同时期海口人的生活片段,见证海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分东、西两段,两边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解放东路为独具特色的南洋骑楼建筑风格,解放西路则是时尚的现代建筑风格,为何一条街会出现两种风格?□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望

  解放东路 海口曾经的娱乐中心

  海口的解放路,民国时只有约110米长,时称“永乐街”,1952年打通至博爱路后命名为解放东路,长268米;1955年,解放东路从新华路向西延至龙华路,长730米,称为解放西路。如今的解放路,东起博爱路,西至龙华路,全长998米,以新华路为界,分为解放东路和解放西路。当年,大量海外华侨纷纷在海口投资房地产,兴建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解放东路两旁随之修建起错落有致的骑楼,逐渐形成一条具有的骑楼建筑风格的街道。

  在海口老街解放东路,有一栋淡黄色的两层建筑,远远就能看见门楣上的五个金色大字——和平电影院。和平电影院是海口最老的电影院之一。海口博爱北路居民李先生是一位“70后”,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文化娱乐相对匮乏,看电影成许多人最好的娱乐方式,当年和平电影院每天门庭若市。

  在海口解放东路,有一家“春光摄影室”,它已经超过70岁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在这里,你能看到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刻录着昔日老海口人的故事,将你瞬间带回旧时岁月。

  “我的父母亲曾经是这家照相馆的主人,如今传到我的手中,我还会继续将它好好地经营下去。”80后的老板邓巍说,解放东路这家老照相馆几十年过去了,它周围的店铺都在变,就它依然还在。在很多老街坊的心中,这里也承载了他们的旧时光。直到现在,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老街坊们都要到照相馆拍张全家福。

  邓巍回忆道,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那一年,来他们照相馆拍身份证照的人,从店里排到路上。在他的脑海中,当年照相馆的繁华还依稀可见。

  “听老一辈人说,当年的解放东路是海口的娱乐中心,有唱戏、杂技、猜谜等供人娱乐的方式,吸引众多百姓前来玩耍。”邓巍说。

  解放西路 老海口的购物天堂

  20世纪60年代后,解放西路随之发展起来,工人文化宫、百货大楼、邮电大楼、新华书店等现代建筑迅速拔地而起,形成海口的文化、商业中心。

  那时,海口的街区没有现在这样多样化,老海口人都习惯到解放西路品美食、买服装、买图书,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等,解放路上的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每天人潮涌动。

  海口百货大楼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是海口第一家百货大楼,也是当时海口规模最大的商场,一度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并形成早期的解放路商业圈。“那时海口的建筑物都比较低,海口百货大楼不但比其他建筑高,还很气派。”家住解放西路的陈晓女士说。

  说起解放西路上的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家住海口竹林社区的60岁老人黄烨侃侃而谈,“那是一栋5层建筑,‘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的几个红色大字,在白色的外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黄烨说,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建设于解放初期,那里不但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工人文化宫里还定期表演琼剧、粤剧、杂技等。

  海南本土著名作家、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曾万紫,出生在海口老街里,去年她专门出了一本新书《我家住在解放路》,分享她对解放路最初的记忆。“海口百货大楼是大家都向往的购物天堂,工人文化宫是大人们茶余饭后‘扎堆’的地方,热闹非凡。”曾万紫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解放西路的新华书店,那里曾经是她上学放学必经之处,那时只要有零花钱,她毫不犹豫地往新华书店跑。

  海口解放路上有一所年代久远的小学——海口市第九小学,创办于1945年,迄今有70多年历史,曾万紫当年就在该学校读小学。她称,当年海口市第九小学的教育走在最前端,是海南最早一批开通英语教学的学校。随着城市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海口的宽敞马路越来越多,解放路等老街区显得更古朴了。“虽然是一条老街,却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这是很多游客对海口解放路的印象。

  老街居民:

  老街越来越繁华 城市越来越漂亮

  随着时代发展,海口解放路也焕发出生机。如今解放路和中山路、新华路、博爱路等老街区,形成骑楼建筑群,它已成为海口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海口解放东路既具有海南民居的特点,也有南洋建筑的风格,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的海口解放西路依然很繁华,这个街区有商场、学校、书店、红色革命旧址等。”居住在附近的90后小伙吴文成告诉记者,金棕榈广场招商引进海底捞、肯德基、库迪咖啡等一些年轻人喜欢光顾品牌,同时新华书店还经常开展各种新书发布活动,邀请畅销年轻作家来解放路开展读书见面会,让这条街显得年轻化和更加时尚。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路不仅路名烙有深深的时代印记,街巷里也掩藏着珍贵的革命遗址,流淌着红色的历史文化,例如位于海口市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简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2020年,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经过保护性修缮重新开放以来,这里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每天吸引着本地市民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在海口市竹林里生活了30多年的居民李凤告诉记者,政府在对旧址进行保护和修缮时,也对周边的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外立面全部铺上美观大方的灰色瓷砖,整个街巷变得更加整洁、舒适,迎接着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的游客。

  住在解放路的60多岁的王福花是老海口人,见证了自己身边这些年的变化:街道越来越繁华,环境越来越整洁,城市越来越漂亮。他和一帮老友天天喝早茶,下午到海口公园锻炼,生活过得从容惬意。“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从这位老海口人的笑脸上,可以感受到海口人心底里溢出来的舒心与幸福。

  征集令

  快来晒晒

  咱的解放路

  一条路,浓缩一座城市的历史,承载城市的记忆,见证城市的变迁,延续城市的未来。在我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解放路”,每一条解放路的命名都承载着当地人民对解放历史的记忆和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即日起至国庆节期间,南国都市报向全国网友征集当地解放路最具标志性的风物图片和视频,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情况(包括解放路的旧照片、新照片),以及你和解放路的故事。

  投稿邮箱:ngdsbnews@126.com。(南国都市报记者 符彩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口解放路~~~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关注第十四届数博会
   第004版:晒晒咱的解放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
   第006版:加速跑 再出发·文昌
   第007版:加速跑 再出发·海口
   第008版:国内新闻
繁华的初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