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超强台风“摩羯”过境后,海口、文昌两地尽管受灾严重,但各行各业快速行动开展自救,全力复工复产。为了展现海南灾后“加速跑 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挖掘相关行业产业在抢险抗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质生产力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连日来,南国都市报记者持续走访海口、文昌两地农业、文旅、重点园区、六通一排、民生烟火气等方面的复工复产情况,即日起推出《加速跑 再出发》系列观察报道,敬请关注。
快!9月18日,乌埌种鸡场修缮完成的一间鸡舍迎来新“住户”——3万只鸡苗,为鸡场带来复产的活力。抢!9月19日,文昌“公坡香米”基地的水稻抢收已经进入尾声,一批新米的收获推动了复产的“进度条”。保!9月20日,文昌翁田镇的东风螺养殖场内,收购商的货车喇叭声为养殖户注入强力的复产动力。
超强台风“摩羯”过境后,文昌市全力以赴抓好恢复重建,加快农业产业复工复产复市。记者走访文昌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相关企业,发现许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已经按下“快进键”,力争用发展“增量”夺回灾后损失“减量”,对恢复生产信心满满。
据了解,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金融管理部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等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帮扶农业企业快速复产,正在开展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的抗台风标准建设、防灾减灾技术指南、灾后恢复生产保供等方面的调研工作,为未来应对类似灾害积累经验。
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文/图
抢收水稻 收割机田间忙
位于公坡村的“公坡香米”多个水稻基地内,收割机正在忙碌不停。“从9月18日开始,我们清理完田间的树木后,开始抢收工作。”9月20日,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婷忙着调配收割机,保障水稻的复产,3天来已抢收370亩。不远处的稻田里,一架无人机正在起飞,为仍在生长期的水稻开展施肥撒药等救治工作。
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盛悦公司”)是一家水稻生产全产业链企业,其打造的“公坡香米”品牌在今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三品一标”国家典型案例,是文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台风“摩羯”后,海盛悦公司受灾严重,育秧大棚、加工园区、水稻田、农机设备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初步统计损失达3000万元。“台风的第二天,我们就投入复工复产工作中。”王婷组织员工,清理水稻田周边倒伏的树木等障碍,协调收割机进场抢收。“我们3500亩水稻基地预计绝收约1000亩,目前我们只能先抢回部分水稻,以便后期投入生产销售。”王婷说,省农科院、省热科院已派出技术人员到基地为水稻喷洒农药,传授台风过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尽全力保障未收割水稻亩产。此外,省检察院支援文昌公坡镇灾后恢复重建志愿服务队也来到基地进行帮扶,修复了部分田埂、机耕道、排灌管道等农田基本设施。
海盛悦公司目前还面临农用设施设备修复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也正在联系金融机构,希望相关的政策能给予企业支持,加快复工复产进度。”王婷计划,今年下半年或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业种植机械化等措施,为“公坡香米”产业链全面提速,抢回受灾损失。
修复鸡舍 鸡苗入“新居”
9月18日下午,鸡舍盖上夹心泡沫板屋顶,用彩条布封上窗户,恒温设备打开,一间受损的鸡舍完成基础修缮。当天晚上,鸡舍迎来了新住客:3万只刚破壳的小鸡。
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潭牛公司”)乌埌鸡场场长陈壮伟暂时松了一口气,鸡舍的生产得到了阶段性的恢复,种鸡的生产得到保障。乌埌鸡场是一间全链条育种场,20间鸡舍损坏较大,灾前存栏量20万只,受灾种鸡约2.5万只。台风过后,乌埌鸡场立即组织鸡舍的修复工作,确保种鸡“居有定所”。
“台风的风声一停,鸡场就拉响发动机。”乌埌鸡场电工于海说,发电机已经连续工作了15天,平均每天消耗1.3吨的柴油,保障20间鸡舍的供电,提前准备的供电保障措施提高了受灾鸡群的存活率。
乌埌鸡场在9月14日就初步恢复了生产。“我们先把一批鸡蛋送往孵化场,再选出产蛋力较低的种鸡上市销售,并对存栏种鸡进行集中消杀和营养补充。”陈壮伟说,保障种鸡的产蛋率,才能有效地提升文昌鸡产业链的生产效率。
9月20日,在乌埌鸡场看到,员工正在换上新的降温水帘纸墙,为鸡舍加固“装修”。目前,鸡场内受损的鸡舍已修缮完成5间,修复屋顶的鸡舍近四成。“供电恢复后,我们还会加大鸡苗的引进速度,保障种鸡的产量,尽全力保障生产。”陈壮伟看着鸡舍里的鸡苗,对未来的复产很有信心。
海南省地方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魏立民说,灾后恢复工作中,国家肉鸡体系帮扶团紧急制定了《海南台风后受灾家禽防疫技术指南》等实用技术规程,指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科学救灾和复工复产。
保氧供水 东风螺有市场
“50头左右的东风螺每斤60元,这几天已经卖出1万多斤。”一辆收购商的货车驶出翁田镇博文村委会的东风螺养殖场,养殖户杨兹英又卖出一批东风螺,收购价相比往年同期多了近10元。
文昌是海南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台风“摩羯”过后,东风螺养殖产业遭受重创。杨兹英从2016年开始养殖东风螺,养殖规模200池,年产量近8万斤。台风后,杨兹英估计损失近50万元,其中养殖设备的损坏占大头,与大多数养殖户相比损失不大。在杨兹英的养殖场内看到,200个养殖池顶部遮阳棚大多没有明显的损坏,棚架基本没有受损,发动机为养殖池供氧供水。
如何在超强台风过后提高东风螺的存活率,并保障市场供应?“东风螺对氧气的供应和水的盐度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基于供电的保障。”杨兹英说,台风前将全部养殖池的遮阳膜拆卸,并备好水泵和海水引水管,提前组织人手在台风过境后第一时间进入养殖场开展修复工作。杨兹英赶在台风过境后第二天的中午之前,修好了近半的水泵和引水管,保障了一批东风螺的存活率。
此外,杨兹英还储备了一批消杀、抗应激药物和供应10天的喂养物资,第一时间恢复生产,保障了市场销售的正常供应。“我已经联系了一批螺苗,恢复供电后第一时间引进,保障春节期间的供应。”杨兹英对下半年的生产很有信心,特别是文昌市发布的支持台风“摩羯”灾后重建及复工复产十一条措施,他认为,通过补贴的落地和生产的保障,可以追回受灾的损失。
水稻会扬花、小鸡正在长大、东风螺钻出泥沙……这些充满希望的信号,传递着文昌农业复工复产正在向美好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