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坚持“向绿图强”,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自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来,海南省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上先行先试,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向绿图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描绘出一份多姿多彩的锦绣篇章。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阵地的主力军,省生态环境厅将一如既往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服务支撑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新篇章”。
坚持标志性项目
引领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海南积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作用,先后有17个创新案例获国家层面肯定、推广,2023年21个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出版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汇编。
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发证和GEP核算。极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7群42只,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新面孔”不断亮相,越来越多生物物种“安家”海南——从尖峰水玉杯到金樽水玉杯,再到海南小姬蛙、海南马铃苣苔……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累计发现新物种50余种。
2023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8.5%,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布实施《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50%、跃居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二。
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构建成型,2023年全省塑料替代品占有率达80.2%。“首创全域‘禁塑’制度体系”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装配式建筑应用推广成效明显,2023年占全省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70%,居于全国第二位。
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持续实施水环境质量预警会商工作机制,深化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管控污染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优良。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于2024年3月18日正式运行,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示范作用的“生态外交”名片。标志性工程引领能源、交通、建筑领域加快绿色发展,同时从无到有带动培育了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红树林保护区恢复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先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与评估,明确红树林的分布、种类及受损情况;随后制定科学的恢复方案,包括人工种植、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红树林面积大幅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目前多个红树林项目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
如此多的生态保护项目认真实施,谱写新征程美丽海南新篇章、争当美丽中国示范样板。
坚持“向绿图强”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近年来,海南坚持“向绿图强”,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积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海南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绿色举措助力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农业领域,推广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在工业领域,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在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绿色服务业。这些绿色举措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提升了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南首创全域“禁塑”制度体系,该体系率先通过海南地方立法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实现颁布实施地方标准、制定禁塑名录负面清单、建立全生物降解产品可追溯管理平台、替代品“专用标识+监管二维码”识别方法、输入源头“物流+信息流”综合监管体系等多项全国首创。
海南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印发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的8个碳达峰方案,以及生态、资规等分领域的4个支撑保障方案,基本形成“双碳”领域“1+N”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根据国家碳市场管理要求,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有序完成全省拟纳入国家碳市场的30家重点企业年度的碳排放核查工作;同时,稳步推进海南碳普惠机制,持续加强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
打造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海南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不断取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海南智慧和力量。
在儋州峨蔓湾,随着最美旅游公路的畅通,高耸的风车、湛蓝的海水、绵延的礁石,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在白沙,依托陨石坑独特的地理与生态优势,以梯田状的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生态文化等资源,建成了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广袤茶园特色小镇,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诠释。
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作为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南渡江的发源地,这里又被称为“琼岛水塔”,也是海南天然热带雨林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区域之一。随着鹦哥岭扎实推进热带雨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一幅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美好画卷正在逐步绘就……
自海南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以来,各市县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先行先试,生态资源禀赋不断转化为领跑发展的优势,通过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实践,不断为海南高质量经济发展赋能。(文泉 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