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11日讯(记者 王小畅 文/图)出门“打公交”这种想法在以前可能是奢望,11日起,海口首批智慧微公交上线试运营后,“打公交”不再是奢望,这也成了人们出行的新选择。那么,“打公交”出行是否便利?它与网约车又有何差别?
据了解,首批开通的微公交是桂林洋大学城区域微公交和G51微公交。主要强化桂林洋大学城、江东等片区公交覆盖薄弱区域及填补公交盲区,为乘客提供点对点、站对站的出行服务,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当天下午,在桂林洋大学城博学路海师大东二门公交站处,记者在现场看到周边立着多面宣传微公交的旗子,旗面除了标语外,还有一个二维码。
在公交站台上,几名公交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做地面推广,他们给路过的市民发放印有乘车指南的传单,给现场乘车体验市民发放纪念品。在公交站的附近,还有多辆微公交停在路边候客。
根据乘车指南的介绍,记者扫描二维码后进入了微公交小程序。操作页面和普通的打车软件差异不大,需先选择乘坐的是区域微公交还是线路微公交。
记者选择的是区域微公交,上车地点系统已默认为记者所在位置,选择目的地和拼车人数后便完成了叫车的设置。15时43分左右,记者点击下单,支付了乘车费后,开始等候“微公交”。
因为记者叫车点附近就有区域微公交车在候客,大约过了一两分钟,便有一辆微公交驶到记者跟前,它是三厢的小轿车,跟大部分网约车或出租车的车型相似。
上车后,司机跟记者比对手机号后四位数字,确认无误后便出发了。
在微公交车上的体验跟网约车或出租车差异不大,但是其选用的车型比较新,车内很整洁。微公交司机是公交车驾驶员,不知是不是常年驾驶大车的缘故,司机开车很稳,车速也不快,到达目的地海经院大概用时十多分钟。
“我刚才比较了一下,从这里打车去我健身的地方需要十多元,但这微公交只要5元,我觉得很划算。”市民杨坤在博学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片区域乘车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现在有了微公交,出行又多了一个选择。
微公交与网约车有何区别?
收费方式有明显区别:区域微公交是一次性收费,原价5元现在折扣后是4元,不同于网约车按里程计费。此外,支付费用的方式也不同,微公交在下单前需要先支付费用,这个跟乘坐公交车相似。
最大不同点为覆盖区域:微公交所覆盖的区域,属于公共交通相对薄弱地区,而微公交可以很好地打通公共交通服务的盲区,方便区域市民出行。
区域微公交与线路微公交有何差别?
两者体验差别不大:区域微公交和G51线路微公交记者都体验了一番,两者的整体乘车体验差别不大。
5站内线路微公交又便宜一点:叫到G51线路微公交时,候车的时间相对较长,大约有五六分钟,费用比区域公交要便宜,因为叫车时设定的目的地在5站内,折扣后平均一个人只需要3元多,区域公交的收费折扣后是4元。
区域微公交目前主要跑哪些区域?
首批开通的区域微公交采用固定服务区域、不固定线路的运营模式。在区域内,根据客流需求灵活调配运力,实时动态规划线路,主要满足区域内点到点的直达需求。目前,主要覆盖桂林洋及周边区域。
线路微公交跑的路线有变化吗?
线路微公交遵循常规线路走向,采用定线、定点、不限定班次时间的运营方式。为提高运输效率将客流密集的站点设定为大站(必停站),而其他站点则作为机动站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停靠。G51微公运营路段及经停公交站点与G51常规公交线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