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中高一(3)班 吴睿男
除夕的暮色裹着鞭炮的碎屑飘进了窗户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其乐融融地交谈着,爷爷忽然变戏法似的取出一个红绸包裹捧在手中。褪色的绸布滑落时,一台银黑色的收录机安静地卧在餐桌上,按键边缘的镀层剥落,略显斑驳。
“这是我上世纪70年代托人从上海捎的。”爷爷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早已褪色的金属外壳,按键的“咔哒”声让我想起了独特的翻阅旧书的声响。爷爷从满是磁带的架子上拿下一盘插入收录机中,《恭喜恭喜》的旋律便从喇叭中流出,音质像浸了水的宣纸,让满屋蒸腾的雾气也随之摇晃。爷爷说,那时邻里都喜欢来我们家,挤在收录机面前,喇叭裤青年跟着歌曲哼唱,小孩子们聚在收录机前等着“小喇叭电台开播”。
此时,父亲突然笑出声:“我小时候总喜欢把英语磁带换成《水浒传》评书。”我仿佛看见少年时代的父亲伏在桌案上,老式台灯在他的英语课本上投下淡黄的光晕,收录机里机械转动的磁带与窗外的蝉鸣声共同编织出那个年代的夏夜。
窗外的烟花炸开在新年的夜空,而老屋的收录机依然在放着音乐。它的身体上有南方潮湿空气带来的锈斑,那些按键上的磨痕,分明是时光篆刻的年轮。守岁时爷爷教我录磁带,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悄悄把今年春晚那带着戏腔的《难忘今宵》录入空白磁带中,与磁带架上一排的《难忘今宵》放在了一起。
这台收录机承载着我们家族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不仅是爷爷的宝贝,也是父亲童年的伙伴,更是我了解家族历史的窗口,它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指导老师:薛向伟)
小AI点评
《我家的收录机》情感真挚动人,以一台老收录机为线索,串联起不同时代的家庭记忆。开篇营造温馨除夕氛围,引出收录机,充满生活气息。对收录机外观、声音的描写细腻,“音质像浸了水的宣纸”等表述生动形象。通过爷爷、父亲的讲述,展现不同年代围绕收录机的趣事,使家族记忆具象化。结尾点明收录机承载家族记忆、见证时代变迁,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