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从沙土路到“五环”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沙土路到“五环”路网

阡陌变通途 巨变在路上

  粤海铁路首次把火车装进轮船里。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

  海南西线环岛高速和高铁。

  海南解放初期,岛内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大都是沙土路,“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是常态。

  75年后的今天,海南路网从闭塞到通达,已构建起“两环”旅游公路新体系,并与环岛高速、高铁、国道组成全岛“五环”路网格局。

  今天,让我们拨动时间的齿轮,将这75年来海南陆路交通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同感受发展巨变的震撼。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小畅 /文 汪承贤/图

  1

  多个公路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海南陆路交通“升级再升级”

  4月24日上午,夏日炎炎,在海南第一隧——鹦哥岭隧道1标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铆足干劲,冲刺掘进1500米的目标。

  海南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是在建的海南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38.42公里,经过琼中、白沙和五指山,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其中,鹦哥岭隧道是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被称为“海南第一隧”,全长超过8.2公里,自南向北穿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穿越四处断层破碎带。

  中交二公局是鹦哥岭隧道TJ01标的承建单位,负责鹦哥岭隧道3730米及斜井1275米的施工任务。“去年9月鹦哥岭隧道斜井贯通后,为主线施工新增了4个工作面,施工单位建设团队倒排工期、日夜奋战,积极调整施工工序、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该公司工作人员夏女士说道。

  随着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项目施工的有序推进,其建成后,不仅进一步完善海南中部地区的路网结构,对解决五指山、白沙、琼中地区的快速互联互通,推动乡村振兴,加快中部资源开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海南西部的另一个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洋浦疏港高速公路同样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在该项目SG01标施工现场,水稳基层摊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初具雏形的黑色路面带。

  据悉,洋浦疏港高速公路是海南省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加快推进洋浦港扩容建设,极大地提升区域路网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另据记者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悉,在海南南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路网工程之一,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也已开工建设,主线全长122.335公里。

  该项目建成后,有望极大缓解陵水县城、英州镇、藤桥镇、大茅隧道、三亚市区、崖州区路段交通拥堵。还将进一步完善海南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串联大三亚北部待发展区域,将长途交通、过境交通引出城区,发挥大通道作用,为未来产业用地和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开三亚经济圈发展新空间。

  除了这些高速公路项目外,还有多条新改建的国省道也正在按施工计划抓紧建设中,海南路网有望进一步升级。

  2

  一代代建设者接棒传承

  书写各自时代筑路精神

  当我们把时间齿轮拨回75年前,彼时的海南刚刚解放,像如今这般同时建设这么多条公路在那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回望解放以来海南公路的发展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在海南解放初期,岛内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大都是沙土路,“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是常态。

  1952年8月,为响应党中央“巩固国防、建设海南”的号召,解放军公路一师、二师等部队近万名指战员南下,与全岛10万余民工一起建设海南解放后第一条干线公路——海榆中线公路,掀开了海南公路发展史的新篇章。

  彼时海南岛的生活条件、自然条件以及施工条件极其困难。尤其是海南中部山区,这里山高谷深,荆棘丛生,还要穿越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五指山。海榆中线基本上是靠手挖肩挑修出来的,靠的就是不畏艰难不怕苦累的苦干精神。

  当时施工不像现在有专业施工机械设备,工地上除了一两台前苏联造的推土机、压路机外,其余的主要工具就是十字镐、铁锹、扁担和土簸箕等。

  老一辈公路建设者们,就是在这样的辛苦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二年多时间,建成了海南重要的南北大通道——海榆中线,筑就了“手拓南荒”的筑路精神。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新一批公路建设者接过传递棒,开建海南首条高速公路。1989年底,全长250公里的海南环岛东线海口至三亚高速公路(右幅)开工建设,并于1995年12月竣工通车。此后该路进行拓宽(修建左幅),与1999年3月通车的全长324公里的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实现对接,形成海南环岛高速公路。

  因为当时受限于资金等方面原因,该项目采取“先修好一幅,再修另一幅”的方式,如今这种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很难再见到了。从这条路的建设方式上,也可见海南为求发展的拼博精神。

  当时参与了东线高速左幅建设的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老一辈建设者全人工的修路方式相对,那时公路修建正在向机械化过渡,“当时的修路设备主要是压路机,平地机,其中一些设备还是东线高速一期(右幅)留下来的设备,施工作业只能实现半机械化。”

  3

  如今全岛“五环”路网成形

  车轮下的海岛发生巨变

  2025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75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生的长度;对于海南,是从闭塞到通达,从荒芜到繁荣的巨变。

  1999年,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2019年,建成“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2003年,粤海铁路首次把火车装进轮船里,结束了海南岛与内陆不通火车的历史。2015年,全长653公里的海南环岛铁路闪亮登场,覆盖全省超八成人口,实现3小时环岛一周。

  洋浦大桥、清澜大桥、定海大桥、海文大桥、博鳌通道等一批重大桥隧相继建成投用,连通江海两岸,见证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变迁。

  75年来,海南交通发生了大变样。截至2024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2万公里。由环岛国省干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环岛高铁、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组成的“五环”陆路网逐渐成形。

  同骨干路网一样,海南的“毛细”路网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全面开花,不断促进公路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目前,海南已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建制村邮站覆盖率和直接通邮率均达100%。

  记者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省农村公路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坚持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这么美的渔港日落,如果没有现在便捷的交通,我们怎么能够欣赏到?”22日,从海口驱车到澄迈桥头镇新兴港的李女士和家人一起,欣赏到了一幕美丽的日落。“旅游公路没有建设之前,来这里是很不方便的,路小、偏僻,我们是不会傍晚来这种地方的。”李女士说。

  如今的海南交通,不仅在谋划、推进多个重点公路项目的建设,也在探索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动海南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回首过往,海南路网因时“迭代”,朝着更便捷、更高效、更开放的方向发展,见证了海南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伴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相信在未来,海南交通运输业必将持续阔步向前,踔厉奋发新征程,谱写更加辉煌的新时代篇章。

  数说

  1952年8月 建设海南解放后第一条干线公路——海榆中线公路

  1989年底 全长250公里的海南环岛东线海口至三亚高速公路(右幅)开工建设,并于1995年12月竣工通车

  1999年 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2003年 粤海铁路首次把火车装进轮船里,结束了海南岛与内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2015年 全长653公里的海南环岛铁路建成,覆盖全省超八成人口,实现3小时环岛一周

  2019年 建成“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

  2020年 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截至2024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2万公里;由环岛国省干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环岛高铁、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组成的“五环”陆路网逐渐成形。

  目前,海南已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从沙土路到“五环”路网~~~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南国文旅
   第003版:南国文旅
   第004版: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路”越山海 从解放之路到开放之门·陆路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南国聚焦
阡陌变通途 巨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