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买一张票,玩转一座城

“小票根”何以撬动海南文旅“大消费”?

  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现场。(海口市旅文局供图)

  一张演唱会门票除了能聆听音乐盛宴,还能干什么?

  在海南,一张门票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从“小票根”化身“文旅消费券”,成为免税礼遇、景区之旅、住宿惊喜、舌尖宠爱、出行无忧、商圈狂欢等“跨界优惠凭证”,链接多样文旅消费场景,一幅幅热闹的消费图景也随之延伸。“小小票根”背后有何“大大能量”?

  □南国都市报记者 丁文文

  游客:

  一张票根的奇幻之旅 

  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

  买一张票,玩转一座城。

  “一张小小的票根,过去只是单一的消费凭证,现在竟成了多元的通用优惠券!”此前,青岛游客陈雨轩飞三亚看周杰伦演唱会,体验到原本不起眼“小票根”的魔力。

  “持演唱会门票,不仅享受到海南航空机票直减5%至12%的优惠;在三亚还有免费公交专线、免税正价商品9折、打卡赠送限量周边、景区餐饮住宿优惠……”陈雨轩算了一笔账,这趟旅行,在海南玩了5天,除去演唱会门票,吃住行游购省了千元左右的费用,解锁了全新的旅游消费体验。

  这,正是时下流行的“票根经济”。

  何为“票根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场景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延伸,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海南,一张张的“小票根”正在悄然撬动文旅“大消费”。

  以为期3天的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三亚站为例,场内观演总人数约12.74万人次,岛外观众占比82%,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演唱会期间,三亚经营性住宿设施共计接待过夜游客人数42.68万人天,同比提高7.86%;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同比上升42.15%;4家免税店销售总额2.95亿(包含有税和免税),同比增长58%。

  再看正在打造国际演艺之都的海口,今年以来,从张韶涵、张学友、时代少年团、刀郎、陈奕迅等演唱会相继扎堆“落地”。海口全方位宠粉,通过“票根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

  “演出门票即通行证!”演唱会期间,海口串联景区、酒店、餐饮、免税、商圈等,推出多项专属优惠服务,让游客在感受音乐之余,畅游海口,将单次观演转化为文旅复合消费。

  “我们从徐闻乘轮渡来海口看刀郎演唱会,看到持演唱会门票可享受景区、酒店、餐饮、免税折扣之后,就顺便在海口过了个周末。”前不久,家住广东徐闻的游客王梓霓和朋友组团在海口,不仅观看了刀郎演唱会,还打卡景区和免税城,逛吃海口,美美开启周末之旅,“凭演唱会门票,我们一行三人节省了600多元,玩得尽兴,赚到了!”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表示,“票根经济”的火爆,与近年来演唱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演唱会凭借其强大的年轻人流量吸引力,催生了大量持有门票票根的消费群体。

  海南:

  “票根+”联动 

  激发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时下,“票根+”正在重塑文旅消费市场。

  “票根经济”的关键不是票根,而是联动。演唱会期间,海南各地为吸引游客精心策划,以一张门票带动“票根经济”,让游客一站式享受各种福利优惠,点燃消费热情。

  两场演出,2.4万张门票,开售即“秒空”。其中,岛外购票歌迷占比约75%。这便是日前,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海口站盛景。

  演出结束后,不少歌迷走进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打卡,体验持演唱会票根,享门票打折、赠伴手礼、打卡互动等系列宠粉优惠活动。

  “凭演唱会门票到店,不仅可领到代金券,还能享受专属购物、用餐折扣权益,让歌迷粉丝畅享免税购物乐趣。”从舞台到柜台,每逢演唱会,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客流量明显增多,随处可见歌迷粉丝在购物。

  同样,在陵水,南湾猴岛注重“票根”流量的引导,多次参与到大型演唱会联动中来,吸引精准客群。为承接演唱会带来的客流红利,南湾猴岛推出一站式文旅服务,游客持演唱会门票可享猴岛门票预售折扣,且凭演唱会票根在景区体验项目(如缆车、互动表演)享受专属折扣。

  在南湾猴岛生态旅游区品牌运营副总监邢福海看来,票根不仅是消费凭证,更是用户运营入口。南湾猴岛通过票根“短期引流”与“长效运营”双轨并行,构建“优惠—体验—传播—复购”闭环,既能短期提升演唱会引流效果,又能长期积累用户资产,推动文旅消费从“一次性流量”向“可持续增量”转化。

  由此可见,小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吸引游客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将“一日游”升级为“深度游”,激发海南文商旅体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谢祥项表示,作为一种创新消费模式,“票根经济”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孤岛效应,海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将票根作为“吸流、引流、留流”的重要工具,通过“三优”策略——优待、优惠、优先及会员资格授予等方式,将流动客源转化为稳定消费力。

  专家:

  “流量”变“增量” 

  促进“票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眼下,“票根经济”热度不断攀升。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可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同期周边消费4.8元。如何让更多“小票根”持续撬动“大消费”?让“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自由贸易港(区)专委会会长宋向清认为,海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借助一张小票根撬动文旅全产业链,实现“流量”变“增量”,促进“票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政策支持与引导层面看,首先要优化奖励政策,对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文旅活动的主办方给予更多支持,如增加补贴金额、扩大补贴范围等,降低活动成本,吸引更多优质活动落地海南;还要实施税收优惠,给予参与“票根经济”联动的景区、酒店、餐饮、免税店等相关企业在税收方面一定优惠,鼓励其为持票观众提供更大力度的折扣和优惠服务。

  从产品与服务创新层面看,要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从市场推广与合作层面看,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提高海南“票根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产业协同与配套层面看,要加强交通联动,完善海南岛内的交通网络,提高机场、港口与主要景区、酒店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同时,联合航空、邮轮等交通企业,推出“机票+酒店+门票”或“邮轮+酒店+门票”等套餐产品;提升住宿餐饮品质,鼓励酒店、民宿等住宿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宿产品和服务;完善购物娱乐配套,进一步丰富免税购物品种类。

  宋向清建议,打造海南“票根经济”的统一品牌形象,并将其打造成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高游客对海南“票根经济”的认知度,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发展“票根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文旅产业与生态、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让游客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海南的自然之美和文化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关注5・18国际博物馆日
   第003版:南国文旅
   第004版:南国文旅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南国观察
   第007版:师者
   第008版:生活通
“小票根”何以撬动海南文旅“大消费”?